第42部分(第2/4 頁)
待下,他們終於等來了第二個環節,明夏又是第一個上臺的選手。
第二個環節是命題演講; 分圖片題和文字題,各十個。選手共有一分半鐘; 半分鐘準備時間,剩下一分鐘是演講時間; 題目現場抽取,保證絕對的公平公正。
至於幸運和不幸運,這就是個人準備的充分和不充分的差距,又或者說是本質上就存在實力偏差。畢竟,英語和語文一樣,是一門語言,靠的就是積累和練習,不能不擅長就永遠都不說涉及這方面的話了,也不是說擅長就不可能存在錯誤。
明夏抽到的題目是圖片題,一張壁畫的照片,繪的是一隻鹿和幾個騎馬的人,背景在一個茂密的叢林。起初,鹿神態從容,到了後來,則作狂奔逃離狀。
照片的右上角打了簡體的“九色鹿”三個字,很顯然,這是一幅講述的“九色鹿”故事的壁畫。
正巧,先前,明夏看了邢義田先生的論文集《畫為心聲:畫像石、畫像磚與壁畫》,裡面提到了壁畫,她便在看的時候順手又查了相關資料,正好查到了莫高窟壁畫,裡面就有提及“九色鹿”的故事。
“九色鹿”的故事,一說出來,十個人,九個都知道,畢竟這可是小學課本就收錄的故事,也足夠經典,在許多童話故事中也有提及。
但談及“九色鹿”的創作和起源,又有多少人知道和莫高窟有關?
能聊一聊自己感興趣內容,這個命題,明夏很喜歡。
“希望之光”英語風采大賽是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節目播出的時候,宣傳力度肯定不會差,收視率自然不低。明夏覺得,自己參賽都參賽了,不順便夾帶點私貨,好好傳揚一下自己喜歡的古文化,豈不是吃了大虧?
於是,在半分鐘的思考時間裡,她在腦中迅速組織語法,挑選合適的高階單詞,希望能在完成比賽的同時,把自己學會的有關傳統文化的東西也給宣傳出去。
這樣琢磨著,明夏便覺得,接下來的幾場比賽,自己得更拿出三分精力去認真對待。
之前,第一環節,明夏因為選擇了皮影,給評委們帶來了驚喜,他們便在看到第二環節明夏抽中的“莫高窟壁畫”命題後,忍不住抱有了更高的期待。
半分鐘的等待,就像是小說進行中的鋪墊,接下來的一分鐘演講時間,便是他們期待的高。潮劇情。
國內的壁畫作品中,毫無疑問,莫高窟壁畫的名氣是極高的,包括旅遊,也是許多人去到當地考慮的必去景點。
莫高窟的開鑿,起緣於一位法名“樂僔”的和尚。據說,樂僔雲遊到了這裡,忽然看到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鑿下了第一個石窟。
這就好像開了先河,此後,許多“絲綢之路”的商人為了祈求前路順利、生意發達,紛紛在這開鑿石窟,請民間藝人繪上心中崇拜的神靈形象,用以許願。
他們的這種舉動,也就是莫寶庫的開鑿,一直沿續了10 個朝代。
其中,北魏時期開鑿的二五七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圖》中,“九色鹿”的小故事深深吸引了遊客的注意,也正是比賽照片所拍的壁畫。
“九色鹿”故事是莫高窟最完美的連環畫式本生故事畫,畫面線條剛勁有力,故事中心突出、層次分明,堪稱北魏的經典作品,在現代也流傳頗廣,甚至入選部分地區的小學生課本,可見其影響力。
…………
“皮影”是華國的傳統技藝,“莫高窟壁畫”則是乾脆就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共通點是都很歷史悠久,不同點則是二者的型別。
但所幸,明夏都瞭解。
因為演講時間只有一分鐘,明夏便選了眾人比較容易接受的帶著幽默和趣味的表達方式,在講述“九色鹿”的時候,順帶著普及了一下它的來源,還有“莫高窟壁畫”的相關知識。
演講過程中,明夏用了大量的高階詞彙,但並不是生僻的那種,都是高頻詞,整體的演講便仍然易懂,沒有重複短語,句子的語法也多種變化,還趣味地用到了諺語,聽得幾個評委皆連連點頭。
臺下的一眾觀眾,很多都是收到邀請,或者個人對這種英語比賽感興趣才來的懂英語的人,自身學識水平本就不低,更喜歡聽有營養的演講,便對明夏這場演講很滿意,聽得心情很愉快。
他們覺得,臺上小姑娘能對這個隨機抽取的題目有這麼深入的瞭解,不侷限在普通大眾的認知範圍內,可見平時也是個喜歡看書的。
而那些英語不太好的觀眾,比如參賽選手的親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