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1/4 頁)
如今她們住的半邊園子雖然借住,到底是寧家,怎麼可能收她們房子?
所以寧四娘早跟寧守信打好了招呼,她們人雖搬走,可房子還得給她們留兩年。萬一有什麼事回來,也不至於沒地方住。不過她們也不是要佔一輩子,回頭等在金陵尋到合適的園子了,她們也會搬出去。
不過寧守信所想,乾脆把這半邊花園送給她們拉倒,只如今他們二房家事歸寧守儀作主,況且又涉及到當年分家之事,倒不好主動開這個口。
卻沒曾想,寧守儀作主叫來其他兩房的人,重提起當年的分家之事。
“當年四娘你年紀輕輕,卻執意要招贅上門,我們這些做長輩的怕日後有什麼變數,才那樣為難你。但如今兒孫都這麼大了,再說這些也沒什麼意思。按說這祖宅本該有長房的一份,只如今再重新劃分未免麻煩。不如這半座花園,再加我那邊一塊後院都歸你吧。”
既然不動旁人利益,幾個老太爺也沒什麼好說。
寧四娘想想,領受了大伯的好意。
只地方她不要再加了,就如今的半邊花園足矣。但也不讓二房白吃虧,她願把梁溪那處老宅子置換給他們。
寧守儀自然推辭,可寧四娘卻執意讓他收下。
“都是一家人,我也不說那些虛話。長房人少,梁溪那處房子雖留了些家人看著,但到底無人居住,白擱著糟蹋了。反倒二房大伯三伯你們這邊人丁興旺,日後分給庶子,也能安置幾家人。況且那邊離祖產近,有個主子在那裡,下人們也能安守本份。”
聽她這麼一說,寧守儀方覺有理。
第283章空殼
梁溪可不止是靠近上下溪村,還有好些寧家祖業。自從寧四娘搬過去後,附近的田莊管事們,每年可都多交了至少兩成的收益。
什麼道理,誰都能想明白。
但水至清則無魚,當主子的有時也不能太精明。適當睜隻眼閉隻眼,裝裝糊塗,方是閤家興旺之道。
況且如今又不光是上下溪村有種桑養蠶,附近寧家莊子都是有分到蠶種桑苗的,等那邊生意都起來了,沒個主子看著怎行?
所以想明白過後,不止是寧守儀同意,連寧守俊都表示,梁溪老宅不僅要儘快派人過去,還得派個能幹的子弟過去。
於是房子還是換了。
只不過寧守儀知道,當初寧四娘在梁溪老宅上可花了不少錢,於是堅持劃了自己的半邊院子給她。
“既要正經換,那你們也要在金陵正經安家,一應廳堂房舍都要修得象個樣子。梁溪那邊你既給了我們,那這邊改造就畫下樣子,我們替你弄了就是。好在園子是新修的,改動也不會太大,這錢公中出一部分,咱們幾房再隨著自己心意出一部分好了。”
寧守俊很是贊同,因他們兩房不好挪動,便幫忙出錢修修屋子了,表示心意。寧守佺窮,沒啥好表示的,就說會讓兒孫跟著出力。
寧四娘見此便說梁溪老宅的傢俱也都不動了,全送給他們處置,唯有女兒寧懷瑾的閨房,還有鄒潤的書房回頭要原樣搬過來,安置在金陵。
幾個叔伯應下,此事就這麼定了。然後他們開始挑選派去梁溪的子弟,寧四娘自回去琢磨改建的新屋。
只夏珍珍忍不住私下感慨了句,“那邊的老房子也住了二十年了,怪可惜的。”
寧芳也是,“就是,萬一哪祖母天想祖父了,想回去看看都沒地方了,倒不如拿田地跟他們換。”
夏珍珍嗔道,“你這孩子傻了不成?屋子再好,也不過是個住人的地方,可田地卻是家裡的根本。我要是你祖母,也不願拿田地換房子。”
寧芳很想鄙視她孃的市儈,卻更知道在江南這種人煙稠密的地方,想要置下良田有多麼的不容易。祖母的選擇,對於兒孫來說,無疑是最有利的。
可是承載記憶的老屋,難道就不重要了嗎?
才疑惑著,夏珍珍已是嘆道,“對你祖母來說,那裡雖有許多回憶,但也有許多傷心之處。換了也好,橫豎你祖父和姑姑的屋子都搬來了,要回憶就去那回憶好了。”
忽地徐媽媽進來,寧家要上京,她也趕緊從兒女家回來了。夏珍珍正好有事交待,自去忙活了。
寧芳忽地就不糾結了。
過去的總歸是過去了,與其沉湎在回憶裡傷春悲秋,倒不如踏踏實實為活著的人多做些事,想必這才是過世的祖父和姑姑真正希望看到的。
誰知母女倆這番談話,卻被徐媽媽聽到,回頭悄悄說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