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1/4 頁)
霍家人請戰,首先當然是父仇不共戴天,其次也是急於收攏自家的軍隊。
因為這也是他們的政治資源,在朝堂上的安身立命之本。要是沒有了這支軍隊,那霍家也就真的散了。
而俞志國身為軍中將領,明明知道這一點,卻假仁假義的拒絕了霍家,他的目的很好猜。
第一是便想鯨吞俞家的這份政治資源,第二藉著重組霍家軍的機會,他還可以從中大撈好處。
首先假報戰死士兵名額,可以從朝廷騙人頭錢;其次重組霍家軍,重新任命軍中將領,又可以大發一筆橫財;然後擴招軍戶,剋扣軍餉……
林林總總,而且他幹這一切,還可以繼續打著霍家軍的旗號。這樣的好事,誰不願意?
霍家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俞志國當真就是這麼個人。
多的不說,光說他這還沒霍老將軍一半年紀的將領,卻在京中有了三所大宅子,且座座比霍家豪奢數倍,就知此人行事作風了。
所以霍家才在會被他拒絕之後,趕緊找上程嶽。
也虧得程嶽仗義,允了霍通隨軍,才算是給了霍家一條生路。
所以俞志國後頭故作大度的放出那樣酸話,就是妒恨程嶽斬了他的財路。
但他是皇上的心腹,這些事就算大家心裡明白,也沒人敢說,只能任由那些有利於俞志國的流言滿天飛。
“二叔你莫擔心,那姓俞的嘴皮子再厲害,可上了戰場卻是要見真刀真槍的。我就不信,他這麼些年也不養兵,反總喝著兵血,還有士兵肯替他賣命。哼,等到真打起來,才見真章呢!”
霍二爺點頭,這也是文官和武將的差別所在了。
文官可以靠著溜鬚拍馬上位,但武將若逢戰亂,就必須要用實打實的拳頭說話。任你紙上談兵再厲害,若打不贏勝仗,一切都是浮雲。
身為武將世家,霍二爺對侄子的戰鬥力還是有信心的,他只擔心一點。
“我就怕那姓俞的既沒本事,又要搶你們的戰功。咱們吃虧就吃虧在皇上跟前沒人,說不上話啊!”
可霍通卻不擔心這一點,“咱們說不上,小程大人可不是一點說不上的。就算皇上這些年這麼想壓制他,英王府不也好好的立著麼?且這回小程大人既敢主動請纓出征,想必是有幾分把握,他不會眼睜睜把自個兒的功勞白送給旁人的。”
這話說得也是。
霍二爺解了心中疑團,打發侄子去休息了,“靈堂有你兄弟呢,沒必要成天守著。你養好精神,回頭上戰場多殺幾個胡人,那才是最大的盡孝。”
霍通點頭去了。
霍二爺原地想想,進後宅去找夫人了。
“我想把那三百兩銀子,拿去給大侄子置辦身裝備。馬匹盔甲用得好些,回頭活命的機會不也大些?”
正好女兒也在,聽了忙道,“爹您可真是跟娘想到一塊兒去了,娘方才送走了寧二奶奶,便說起這事呢。才要派人去打聽,您就來了。”
霍二爺道,“那家裡的事,你們娘倆多擔待些,我親自去吧。這不是自誇,我相馬相劍的本事,連爹從前都誇過的。哎,這回我也上不了戰場,只能如此替他老人家和大哥報仇了……”
看他說著不覺哽咽,眼見要落下淚來,霍二夫人忙勸道,“爹和大哥在九泉之下,都知道的。看你這樣難過,反不安心。要去就趕緊去,咱們可沒時間耽誤了!”
霍二爺這才拭著眼角走了。
這邊霍家如何準備,暫且不提,那邊程嶽在與寧芳道別後,去見了永泰帝。
出征在即,別的他不擔心,但糧草輜重卻是極為要緊。
許多官員欺上瞞下,以次充好,拿陳年黴糧充當軍糧的事時有發生。他必須得去面見皇上,交待清楚。否則讓人在這裡拖了後腿,回頭因此輸了仗,冤不冤的?
“……故此,臣奏請首輔王大人親自掌管此事,還請陛下恩准。”
王惲王大人不僅是首輔,還掌管著管錢糧的戶部。且為人外圓內方,既有魄力,又有能力,有他親自來管著這此事,程嶽才能放心上戰場。
永泰帝倒也知道好歹,這打仗是關乎他屁股底下龍椅的大事,況且戰事拖得越長,他要花的錢只會更多。於是也沒跟他抬扛,很痛快的應承下來。
只是應承之後,他拿出一封信,遞給了程嶽,“你且看看這個。”
程嶽展開一看,不說話了。
可永泰帝非要問出個所以然來,“愛卿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