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2/4 頁)
?”
程嶽吸了口氣,才道,“臣會相機行事。”
永泰帝不甚滿意,“朕跟太醫院說好了,派兩個隨行太醫,不如就讓喬太醫跟著你吧。”
程嶽頓了頓,才道,“臣知道了。”
永泰帝這才滿意,揮手讓他退下。視線再落到那封信上,不無得意。
這信是新科會元謝云溪送進宮來的,本來因他的不識趣,永泰帝都已經決心在春闈中罷黜此人了,卻沒想到他卻給自己送來這樣一封密信。
信的內容不稀奇,卻略有些驚世駭俗了。
因為他建議永泰帝在西征軍裡帶些疫病之人用過的衣物,因為西胡人長期生活的環境與大梁百姓有許多不同,故此他們一旦南下,極易出現水土不服的症狀,尤其若是沾染疫病,那基本是有死無生。
而且如今正是寒冬過去,春暖花開的時節,陽氣上升,萬物復生,更易造成疫病的迅速傳播。
但一旦疫病爆發,戰區的百姓必也難以倖免。
可謝云溪信中卻言,千家痛不如一家痛,長痛不如短痛。為了儘快結束戰爭,必要的犧牲也是難以避免的。
此言暗合了永泰帝的心事,直看得他龍顏大悅,對謝云溪的印象大為改觀。暗覺此人雖然有些不識抬舉,卻機敏善變,委實可以當一把鋒利的刀。
但是身為帝王,要永泰帝下明旨讓西征軍照此去做,那就太有傷天和了,且會揹負萬載罵名。
所以他只把這信給程嶽看了,意思很明顯,就是讓程嶽去做。否則,程嶽想要王惲來監督糧草後勤,他怎肯這麼痛快答應了?
好在程嶽人也不笨,雖然不太樂意,到底還是應了。
因為那位宮中的喬太醫並不擅長於治病,而是精研毒藥,專替皇上幹些見不得人的事情的毒醫。
而程嶽不是想透過此次西征立功嗎?那就送他一場天大的功勞!只是他想憑藉這功勞,留下好名聲,那就是不可能的了。
永泰帝各種算計到了極致,只覺十分稱心如意,心情正好時,卻不料小太監報上一個也不知是好還是壞的訊息。
“皇上,慶平公主進鳳鳴庵修行了。說是替西征將士祈福,若大軍一日不得勝歸還,她則一日不出庵。”
此言,猶如一瓢冷水潑上心頭,將永泰帝的喜悅頓時澆熄。
但想想,倒也尋不出慶平公主什麼錯來。
那鳳鳴庵乃是大梁的開國先祖為追思元配皇后所建,一向深受皇家敬重。慶平公主去那裡修行,也不算是丟他的臉。
再說大戰當前,有個皇族公主肯去廟裡國祈福,確實也能對凝聚民心,鼓舞士氣起到一定積極作用,所以永泰帝還真生不起這個氣來。
所以想想,倒是命人給鳳鳴庵賜下不少香燭油米,並因此想到一事。
“那便再請庵裡的主持替霍老將軍點一盞長明燈,再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超度那些戰死的四千將士。”
在死人身上花點小錢,收買名聲,這種小事永泰帝還是不吝嗇去做的。
只訊息傳開,卻是直接氣病了剛打起精神,要送兒子出征的霍大太太。
在屋內哭著跟兒子霍通道,“你爹雖然只是一個小小校尉,但也是為國捐軀,可皇上怎麼就恁地小氣,連盞長明燈也不肯賜他?咱們不要大的,給個小的也行啊。我也不是爭這點子東西,只是人都死了,就不能給點體面嗎?連追封也只給加了昭信二字,便是賞個將軍,又不世襲,怎麼就做得這麼讓人難受呢?”
霍通冷道,“皇上刻薄,也不是一日兩日了。若非如此,怎麼祖父眼睛都快瞎了,也不放他歸家養老?不就是想要壓著爹,不肯提拔人麼?”
霍大太太道,“兒啊,你要去給你爹,你祖父復仇,娘不攔你。只你可千萬要記得你爹和你祖父的教訓,該盡忠時盡忠,但也不要那麼傻的只知道盡忠。看如今這結果,又落得什麼?”
霍通點頭答應,又勸了母親好一時,總算讓霍大太太暫時把心放下。他獨自回房,從枕下抽出一隻尺許長,寒光閃閃的短刺來。
這種武器又尖又利,作為近身利器自是再好不過,但若用得不好,卻容易傷及自身。
那日,他在俞志國處碰壁,轉而去求程嶽時,原是沒指望他能答應的。可誰曾想,他卻答應了。不僅答應下來,還特地送了他這根刺。
霍通記得,遞上這根刺時,程嶽淡淡問了問,“你說,是殺一人痛快,還是滅一族痛快?”
霍通答不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