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2/4 頁)
想一個在智力和武力方面都有較高水準的人怎麼會輕易受他擺佈呢?而一個容易被剷除的人又怎麼能擔得起這麼重大的任務呢?克里福德卻恰好兩方面都符合,因為他是海盜出身,憑這一點,只要埃格斯邦一句話就能隨時料理他。
照理說克里福德現在應該很傷腦筋才對,因為他接受了兩份完全相反的命令,他必須從中做一個選擇,是忠於女王,還是忠於海軍總司令。但是不論他選擇哪一方,都是弊大於利。若是他不願交出霸者之證,那麼他只有第三個選擇,忠於他自己,也等於宣告了自己的死亡。可是克里福德看起來卻還是那麼平靜,彷彿根本用不著選擇一樣,又好像是已經決定好了。在他整備自己的艦隊出海之前,只做了一件事,將公館裡僅有的兩個僕人解僱了,還給了相當數量的養老費。
就在他的艦隊離開倫敦軍港的時候,公館被海軍總司令直屬的陸戰隊包圍了。他們在公館裡仔細地搜了一遍,除了沒把牆壁拆開來看以外,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卻沒發現一個人,也沒找到霸者之證,連類似的東西也沒有。
克里福德手中的艦隊有兩部分,一半是他的直屬艦隊,另一半是由羅伯特•;史科特提督率領,合計共十二艘軍艦。這樣的兵力若是去尋找華昌號似乎少了些,若是攻擊華昌號又嫌多了些。克里福德旗下最勇猛的艦隊是由理查•;吉爾邦指揮的,同是海盜出身,克里福德對他有著十二分的信任,所以才會派他去攻打明朝。羅伯特•;史科特原本只是海軍眾多提督中的一名,就攻擊而言遠不及理查•;吉爾邦的靈活和多變,但是他臨危不亂的個性和堅實的佈陣很適合防守,因而被調配到克里福德手下。可以說他是克里福德每戰必勝的幕後功臣。正因為有了堅固的盾的防守,矛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實力,若是矛本身又要進攻又要防守,它根本就毫無威脅了。
克里福德似乎早就知道李華梅躲在哪裡了,命令艦隊直朝鄰近的布魯日港口駛去。他當然是個聰明的人物,和李華梅、費南德相比一點也不遜色。雖然他中了兩人的計,不過在此之前,他也曾將兩人玩弄於股掌之上。當叛變的流言傳到他耳朵裡時,他或許就已經看穿了所有的計謀,也早就準備好了對策。
軍艦的速度總是比普通的商船要快上一截,在行駛了一天一夜之後,布魯日的碼頭已出現在地平線上。除此之外,前方還有另一樣東西,最先看清楚的是幾張巨大的帆,帆頂掛著一面旗,紅底黑字。克里福德認得那個漢字,是李字。
李華梅的膽子倒是不小,隻身敢與十二倍的敵人作戰,而且對手是英國皇家海軍的精英份子。
克里福德命令艦隊上前包圍華昌號,十二艘艦艇以旗艦基拉哈特號為中心向兩翼散了開來,很快形成了半包圍的陣型。李華梅的華昌號毫無動靜,既不向前,也不後退,只是靜待著基拉哈特號向它駛進。
也只有基拉哈特號在向前行駛。其餘的十一艘軍艦隻是擺出了半包圍的陣型,卻不再向前移動,似乎只等基拉哈特號去和李華梅拼命。若是個疑心病重的人或許還會想到,那十一艘軍艦包圍的根本就不是華昌號,而是基拉哈特號,是為了防止它敗陣時溜走。
克里福德也注意到了,他卻沒有懷疑,他只是確信。埃格斯邦當然不會相信海盜出身的克里福德,所以派羅伯特•;史科特在一旁監視他的行動。現在眼看著自己的計劃和女王殿下的命令相牴觸,自然要先保住自己的腦袋,最好的方法就是犧牲克里福德了。他故意讓克里福德去打李華梅,又讓羅伯特指示其他艦艇不得幫手。兩敗俱傷當然是最理想不過的了,若是他敗了也沒什麼損失,若是打贏了羅伯特就必須立刻消滅他,之後便可以將所有的罪名賴在一個死人身上。雖然不是一石三鳥,總還是個一石二鳥的好法子。第三隻鳥已經不見了蹤影,就是那七張霸者之證。
克里福德很瞭解自家上司在打什麼算盤,所以對這樣的情況連一點驚訝的表情也沒有。若是不經意間露出了半分,那也是因為他在想:“李提督!好一個可怕的人!”他能看穿埃格斯邦的陰謀沒什麼希奇,沒想到李華梅竟也預料到了這點,所以她才會用一艘船來迎戰。
事實上這種事對李華梅來說並不是多難預測的。英國的官員們和明朝的官員們雖然用不同的語言在思考問題,但基本上腦子的構造還是相同的。明朝的官兒做的出來的事,想必英國的官兒也做得出來。這種事李華梅已經領教過不止一次了。
基拉哈特號距離華昌號已相當接近了,這樣的距離只要稍微提高嗓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