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3/4 頁)
說話,對方就可以聽見了。所以戰爭並不是炮火開始的,而是像朋友見面一樣,按照英國古老的習俗從脫帽敬禮開始的。
“李提督,讓您久候了。我真是過意不去!”
“不,我也只是剛到而已。您的艦隊一出發,我就得到訊息了。”
“麗璐小姐可好嗎?怎麼沒見到她的船?”
“等你認輸的時候,她自然就會出現了!”
雙方的目的都很清楚,必須把事情做個了斷,打仗無疑是最痛快的方法。再說,有十一艘軍艦在後面等著觀摩,他們就算不想打也不行。
“開炮!”
“開火!”
本書由www炫87book書com網提供下載
西方篇 第四章、帆影斜黃(北海) 第五節
(更新時間:2007…6…26 3:50:00 本章字數:4540)
相同意義的兩個詞幾乎同時響起,轉眼間相隔數十米的兩艘船之間就出現了由炮彈搭起的橋。和中國古老傳說中的鵲橋相比,炮彈橋非但一點都不浪漫,而且充滿了死亡的氣息。剛開始,炮彈還沒有揮舞起死神的鐮刀,它們只是啃下了幾塊木板。隨著兩船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炮彈發揮的效果也越來越大。華昌號的甲板上被砸了大洞,基拉哈特號則損失了一座炮塔,士兵的鮮血灑在甲板上,看起來就好像是甲板流的血一樣。
很快,在炮彈的縫隙中又搭起了第二座橋,是由繩索和抓鉤組成的鐵橋,冰冷而充滿殺氣。雙方揮出抓鉤的時間前後不過相差兩秒鐘,所以沒有誰在時間上佔了上風,只有憑真刀真槍來分個高下。在華昌號上是明朝計程車兵包圍著英國士兵斬殺,在基拉哈特號少則是相反的情景。
眼見肉搏戰相持不下,兩軍的指揮者又架起了第三座橋——洋槍隊。這兩道命令連一秒的間隔也沒有,彷彿是同一個人用同一張嘴說出來的一樣。洋槍不愧是三者之中最嗜血的武器,它出場僅僅五分鐘,就已經制造出之前一倍的鮮血和屍體。奮戰中計程車兵們眼前已被一片紅色的薄霧所籠罩,在他們看來,雲是紅的,船是紅的,眼前的敵人是紅的,自己的手也是紅的。
這場戰鬥絕不能說壯大,因為參戰的全部也不過是兩艘船而已,三年前克里福德參加的那場英法大海戰中,光擊沉的艦艇就有近三十艘。也不能說扣人心絃,只有見識過李華梅一船擊潰馬尼拉十五家海盜的人才能真正體會這個詞的含義。或許也稱不上慘烈,當年在美洲的加勒比海上上演的一幕幕戰事那才叫慘烈,埃斯康特的人也好,瑪爾德那德的人也好,找不出一個是不帶傷回來的。這場戰鬥就好像海戰那樣規範,什麼時候適合開炮,炮彈要瞄準哪裡,什麼時候開始攻船,進攻船頭需要多少人手進攻船尾又要多少人手,以及什麼時候需要增援。李華梅和克里福德都是海戰的佼佼者,他們都能準確地判斷局勢下達指示,決不會早一分或者晚一分。每一道指令的最佳時機只有一個,能抓住的人就將獲勝,抓錯了就意味著失敗。偏偏這兩人都抓住了,而且效果基本上差不多,若此刻讓雙方都停下來,數數戰死的人數,李華梅計程車兵若是死了七十個,克里福德計程車兵決不會多死五個或是少死五個。這隻能說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擁有相同素質的指揮官和擁有相同素質計程車兵,就好像是一個人的左右手一樣,你能分出哪隻手大些哪隻手小一些嗎?或許只有等到兩艘船殺到只剩下一個人活著的時候,才能判斷勝負。但是他們畢竟不是海盜,信奉活著就是勝利的唯一標準。對他們來說,傷亡若是超過了一半,那就等於失敗。
李華梅和克里福德都很清楚,再打下去會有什麼結果,他們並不希望得到這種結果。通常在戰場上最瞭解你的人不會是你的同伴,相反卻是你的敵人。所以當李華梅下達撤兵的指示時,克里福德也停止了炮擊,剛才還熱火朝天的戰場剎時冷了下來,只聽到士兵們的餓喘息聲。
他們的舉動也被首在周圍的十一艘軍艦看在眼裡,軍艦彷彿接受了什麼指示似的,開始向中間包圍。
戰場只停歇了五分鐘左右,隨即又聽到一聲:“開炮!”克里福德認得那是羅伯特•;史科特的聲音。
十一艘軍艦第一次射出了炮彈,炮彈在空中沿著弧形的軌跡向前推進。軌跡的終點卻不是華昌號。
眼看著炮彈朝自己飛來,基拉哈特號上大概只有克里福德不會驚訝,應該說他從沒把吃驚的表情表現在臉上過。基拉哈特號至少被十枚炮彈擊中了,很快便陷入了火海之中。甲板上計程車兵四處逃竄,及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