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部分(第1/4 頁)
可培養學生的愛書習慣
而按照用書要求,課本屬於學校財產,隨課桌椅子一起編號,學生不能隨意塗寫上課時有重點的地方;用鉛筆勾出來;補充資料寫在筆記本上;做習題有專門的練習簿;儘可能使教科書儲存完好學生在學期結束時交回教科書;學校檢查書木的完好程度;已經破舊了的;才以書補充
按照教育部的推算這樣;全國平均每年可節約70一80%的課本,之所以能夠節約大量教科書,最主要是因為這一批教科書都是精裝本;耐用,而學校則透過課堂培養告訴學生把照顧好借來的教科書;視為他們的職責和榮耀
在後世時,隨領導在國外參觀時,李子誠最為欣賞就是國外的教科書回收制度,若是實施教科書回收,就會產生諸如父母減輕負擔、環境得到保護等多方面的好處,當然為重要的是自幼養成“愛書”的習慣,可在後世的中國回收教科書,卻喊了幾十年,官方的解釋是“與時俱進、知識”,可事實上呢?按照一位做著教材生意的朋友說法,歸根到底是為了一個利字
在官方,教材編纂數千上萬名“公務員”,每年審定教材,亦是一塊肥肉對企業,每年幾十億冊教科書的印刷帶來數百億的市場,對個人全國成千上萬人靠著“啃教材”為生,而對於校方來說,教材同樣也是一塊“肥肉”,在這麼一個環環相扣的市場面前,誰可能放棄?所以,教材年年改、日日改,而改來改去,其目的早就不是什麼“育人子弟”,而是名副其實的“吃學生”、“啃學生”
不過,在這裡雖說教材編纂對於國內的各個書局都極為重要,但是與後世不同,幾乎是在教育部推出這個政策之後,無論是書局,還是編纂者們就紛紛表示贊同和支援,而其原因則是在看到隴海沿線學校採用教材回收帶來的益處,學生不需要再負擔書本費,任何人只需要幾個銅板的註冊費,就可以入學就讀,對於這些以“教育為業”的人來說,這正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
而為了印刷符合質量的教科書,各家書局不惜於去年採購了式印刷機,不以掙錢為目的,唯社會責任所繫,或許,正是在這種前提下,方才能編纂出這些讓李子誠倍覺滿意的教材
與後世的“統一教材”不同,現在教育部所採用的是“審定製”,就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根據頒佈的中小學各科課程標準,透過自己設定的教材審定機構,對有關出版單位編輯的各類教材進行審查鑑定,審定透過後准予出版、發行、使用的一種教材編審制度與國定製想比,這種制度無疑為教材的編纂和出版留下了較大的自由空間
正像這三十二套由各個書局編纂教科書的編纂有兩個特點,一是它的民間性,民間在編纂教科書上有較大的自主權,只報教育部稽核即可;二是它的編纂者都是國內具有現代思想的第一流的教育家,自然也就體現了此時教育的基本理念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瓶之罄矣;維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我獨不卒”
念著這篇《詩經?小雅:蓼莪篇》,這篇以以緬念父母的辛勞為主旨的課文,李子誠只是滿意的一笑
對於這套《國語》教材,李子誠亦十分贊同,在他看來這套教材顯然要比後世的教材為適用,揚學學、說,而不忘中華之美德傳統教之本在育人,使學生有自由發展思想的能力;使學生能看平易的古書使學生能做文法通順的文字;使學生髮生研究中國語學的興趣,這才是國語的根本
這套希望書局制定的小學國語一共6冊,每冊大概有50到70篇課文教材中多半談的是人生修養、民族精神那些從國內各地聘請的或保守或推地編者們編輯意圖很明確,所收作品大致反應了四個方面的主題
一是“親愛精誠”,敘述親族朋友之愛,及闡發濟物利群之精神者,二是“民族意識”,關於衛國御辱及發揚民族精神者三是“學業修養,關於學問及人格之修養四是“身心陶冶”關於欣賞、健體、娛樂
因為國語課本無疑是培養人文素質的最重要的媒介,它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心靈,因此對於學生的人格塑造,乃至對於一代人的人格塑造都是不可小覷的所以在李子誠的強調下在書局編纂國語教材地時候可謂是慎之又慎
這套《國語教材》按照他理想中的模式,給學生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