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頁)
養不在於知識的數量,而在於充分的理解、嫻熟地運用你所知道的一切。
——第斯多惠
教育——這首先就是入學。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
父親和母親的一切生活,一舉一動,應該作為兒女的榜樣,也是父母對兒女相互關係的基礎,這就是愛嚮往真理,愛卻不是傾向於一己的境界。
——別林斯基
從小看大,三歲知老——李大釗的爺爺李如珍教子有方
李大釗(1889…1927)的父親叫李任榮,是個讀書人,因早年患病,在大釗未出世前就去世了。母親因傷心過度,生下大釗6個月後也去世了。小小的大釗跟爺爺生活。
大釗的爺爺叫李如珍,也是個讀書人。大釗出生時,他已經70多歲了。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大釗身上,對這個孫子十分寵愛,但管教卻非常嚴格,一心要把他培養成一個讀書知理的有用人才。
爺爺管教孫子,不管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從沒有半點疏忽和遷就。他常對左鄰右舍說:“小孩子就像一顆茂盛的小樹,由他自己去長,一點也不管教,那是萬萬不行的。從小看大,三歲知老。小時候要是不注意好好管教,長大以後就來不及了。”從3歲起,爺爺就教大釗識字;白天教,晚上問。四五歲就開始教他讀懺字文》、《百家姓》、《三字經》等啟蒙書本。爺爺對孫子嚴格管教,只是在孫子學習的時候。學習完了,他卻馬上變成一個慈母,既有耐性,又很慈祥。他常常笑著對親友們說:“我們家裡一天有兩怕:書本一翻開,孫子見了爺爺怕;書本一閉上,就該是孫子收拾爺爺的時候了。”
每天早晨梳洗完畢之後。爺爺把紅漆小桌擦得鋥亮鋥亮,往炕上一放,孫子就知道學習的時候到了。他連忙把書本、筆墨、硯臺擺在炕桌上,開始學習。就在這一瞬間,全家的氣氛跟著嚴肅起來,孫子就百依百順聽從爺爺指揮。可是學習剛一結束,把書本一閉,孫子就要把爺爺弄得腳尖朝天。他叫爺爺取這個,爺爺不敢取那個。爺孫倆盡情地玩。
小孩子沒有不貪玩的。一天到晚一直叫他坐在那兒端端正正地讀書寫字,是不可能的。有時大釗讀書讀累了,便把手偷偷伸到桌子底下跟大狸貓玩起來,一會兒揪貓耳朵,一會兒摸貓爪子。這時,如果被爺爺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