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固定一次。
家長為孩子設計的形象,主要透過行為固定下來。設計他是個聰明的孩子,怎麼實行呢?也可能在看一個動畫片的時候,你問,這個故事如果你來講是什麼樣子?他可能會描述一番,這種描述就是創造,這個創造就是他的一個行為。你要給予肯定,這個行為就變成他的優點鞏固下來了。
如果你想培養孩子熱愛學習,那麼當有一樣東西引起他的興趣,他特別愛學,自己還不停地琢磨,如果這種行為得到家長的肯定,他這種品質就被鞏固了一次。
你想設計自己的孩子能夠關心別人,不能光靠嘴說。有一天你領他出去,看到一個比他小的孩子在路邊哭,你說,你上去哄哄他好嗎?他過去了,也不是很得體的,就是拉一下對方的手,說:你別哭了。很好,回來就要肯定他,這樣,關心別人的品質就在他身上有某種固定。
每一種設計的品質,要想辦法讓孩子重複一次、兩次、三次,有時候一個品質對於一個很小的孩子,重複兩三次就能建立起來。大一點的孩子,要建立一個更加穩定的品質,或者改造一個相對已成為舊習慣的品質,只有透過適當的行為,而且這個行為重複多次,這個品質就建立起來了。
所以,用行為確立法可以確立自己的形象,也可以確立孩子的形象。就好像如果你不敢大聲講話,不敢坦率地發表意見,就要透過行為來改變。我們在“未來強者夏令營”中就這樣訓練不敢講話的孩子,讓他站起來大聲講話,聲音不夠大,再大一點,再大一點,最後很大的聲音,重複多次,現在就敢大聲講話了。
透過行為可能確立新的形象。設計自己新的品質,也是透過行為確立的。
原來你不夠和藹,不夠理解孩子,對孩子不夠平等,透過你的幾次正確行為,馬上就找到感覺了,這種品質也就在你身上確定下來了。這種改變立竿見影,並不難。只要你有決心去行為,在行為過程中就把自己的新形象確立下來了。
當你走出家門的時候,過去做不到什麼時候都面帶微笑,今天你走出家門,先想到這一條了,見到鄰居,見到買菜的攤主,到商店見到售貨員,上班見到同事,自覺地用微笑的態度對待大家,有這麼幾天的實踐,你就會發現,微笑的行為就把這個面帶微笑的設計固定下來了。
所以,對自己的形象設計和對孩子的形象設計,都可以透過觀想體會確立法、描述確立法和行為確立法予以確立,把原來停留在概念上的形象設計變成活生生的新自我,活生生的新孩子。
這是“二十法則”的第一個方法“新形象確立法”。
心理暗示法
心理作用的巨大威力
第二個基本方法與第一個方法相聯絡,是“心理暗示法”。
在觀想體會確立法和描述確立法中,都包含著心理暗示的方法。有的朋友對心理暗示比較熟悉,有的則比較陌生。這裡略舉兩個例子說明。
一個人被關在冷凍庫裡出不來,第二天被凍死了。可實際上,這個冷凍庫在他進入的那個晚上並沒有開,是個常溫的地方。因為他覺得這是冷凍庫,是超低溫,出不去肯定要凍死。這個觀念的自我暗示就把他暗示死了,而且是以凍死的症狀表現出來。你看,自我暗示有多麼厲害!
有兩個人都懷疑自己患了癌症,去醫院檢查。一個是真有,一個是沒有。但是醫院把兩個人的檢查取樣顛倒了:那個沒有的,醫生告訴他檢查結果是有癌症;那個有癌症的,醫生告訴他檢查結果是沒有癌症。再過幾個月,兩個人去醫院複查,有癌症的人癌症消失了;本來沒有癌症的人倒真的有了。醫生在這次檢查中才發現,上次檢查的取樣顛倒了。
原來有癌症的人,因為懷疑自己有,到醫院去檢查,醫生告訴他沒有。回去以後心裡特別高興,該玩就玩,該吃就吃,該鍛鍊就鍛鍊,該工作就工作。因為情緒特別好,幾個月的生活把癌症消化了,假沒有變成真沒有了。
另外一個本來沒有癌症,但是他懷疑自己有。因為檢查結果顛倒了,醫生告訴他有癌症。結果他回去以後,真的認為自己有癌症,心情很不好,天天發愁,愁了幾個月,真的長出癌症來了。
語言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個妻子如果每天對丈夫說三次:你這人真沒用!這個丈夫就很可能做不成事情。為什麼?妻子老在那兒唸叨他,你這人真沒用,他可能就覺得自己真沒用了。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如果一個人現在並不困,別人老說你困了,看你多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