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好。她沒有說出來為什麼不好。她說出來的那些理由,我總能從文章裡面找到東西來反駁她。她不能說服我,不能使我覺得她說得對。
作者:關於你和父母之間存在代溝還能舉個例子嗎?
孩子:好比說吧,她說我這個房間亂,可是呢,她自己的房間也並不是收拾得很乾淨。(大家笑了)這一點我就覺得她不能說服我,她說出來的這些事情不能使我覺得我應該向她學習,或者說不能讓我服氣。我們之間,我總覺得她不好,她也覺得我不好。這種矛盾就越來越激化了。我覺得老有一種互相理解不了的感覺。這一點她覺得很苦惱,我覺得也很苦惱。
作者:對,孩子也很苦惱,注意到了嗎?那麼我想問,你叫什麼名字?
孩子:馬元。
作者:你今年多大?
孩子:我17歲了。
作者:現在做什麼?
孩子:現在上高中。
作者:按照目前來講,父母最不理解你的是什麼?
孩子:最不理解我的是什麼……
作者:你最渴望理解,而他們又不理解的是什麼?
孩子:我有我的思想,他們不理解我是怎麼想的。他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擺出一大堆生活的經驗來壓制我,我很難受哇!
作者:很難受是吧?
孩子:我的一些想法施展不開。我覺得特別……特別,怎麼說呢?就好像如來佛手裡的那隻猴子,就是,……在家庭裡邊總覺得沒有我說話的份,沒有地位,特慘。
作者:特慘。哈哈哈……(大家也笑了)現在從你的角度,你覺得你理解你的父母嗎?
孩子:……怎麼說呢?我覺得我能理解他們一部分。有一部分還是不理解。因為畢竟我有我自己的想法。
作者:嗯。
孩子:我的想法跟他們的想法發生衝突的時候呢,還是覺得我自己的想法合理。
作者:對。
孩子:就不知道為什麼,為什麼有這種……
作者:衝突。
孩子:對,衝突。還有怎麼解決這種衝突,是照舊我行我素呢,還是一味地聽父母的話,還是父母的話有道理時,以我的方法,但是也注意他的方法,兩者結合起來,再去做一件事情,我現在就弄不清楚。
作者:我還想問一下,目前,父母和你之間這種思想上的隔閡,對你的學習和生活影響大嗎?
孩子:現在我就是,他們說得對的地方,跟我想象的,跟我的意志相符合時候,我就照他們說的去做;我有我自己的認為,我就認為這個對,那我就照我自己的去做。作者:現在,馬元,當你遇到一個問題,比如有一個想法,想和人交流的時候,你一般和什麼人交流?
孩子:和什麼人交流?
作者:是和老師、和同學、和父母,還是和誰呢?一般和誰聊呢?
孩子:有時候和同學聊,也有時候找父母聊,但是跟他們聊的失敗率很大。
作者:失敗率很大。(大家都笑了)思維方式問題吧?
孩子:不過我跟我父親聊天的時候還有一些共識,我和我母親就共識不大。
作者:父母不是都在嗎,咱們來解決這個問題。在剛才的描述中,我想有一個事實是不是可以肯定:你父母,特別是你的母親,特別渴望解決這問題,希望能夠和你消除這個代溝。
孩子:我也特別希望消除。
作者:雙方都有這樣一個願望,為什麼不能夠消除這個代溝呢?主要是雙方看問題都有自己的角度,是這樣吧?
孩子:對。
作者:都有自己的角度,都可能不理解別人的角度。我跟你的父母是一代人,我首先做家長的工作。我覺得主要的問題應該從我們家長這裡來找。有一句我們中國的古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高興的東西,就不要強加給別人。比如說,你自己不願意別人限制自己,你就不要過多地限制別人;你自己不願意別人不理解自己,你就不要不理解別人;你自己不願意聽別人嘮叨,你也不要去嘮叨別人。對孩子也一樣,你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你首先不對孩子去強求。你不愛聽嘮叨,就不要去嘮叨孩子;不愛聽數落,就不要去數落孩子;你不愛聽訓斥,就不要去訓斥孩子;你願意看到一個微笑的臉,那麼你就要用微笑的臉去對待孩子。
具體到你的小品,看法不同,實際上你父母和你之間存在的問題,涉及到對生活、對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