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他的批文說:此言已為朕所不忍,又豈能再付諸行動?
桓溫又上表堅持。
簡文帝再次批覆:如果桓公認為晉的國運還久,請奉前詔執行。如果認為我朝氣數已盡,朕遜位讓賢就是。
據說,桓溫接詔,竟汗流浹背。
如此這般地相持七八個月後,簡文帝駕崩,時年五十三歲。晉人給了他極高的評價:廟號太宗。
一年後,桓溫也駕鶴西去,享年六十二歲。他被追贈為丞相,諡號宣武。但他盼望已久的九錫,卻依然沒能在臨終前等來。九錫是皇帝賜給權臣的九種器物,王莽、曹操和司馬昭都是加了九錫的,桓溫則未能如願。
東晉王朝卻轉危為安,後來還出現了一派新氣象。淝水之戰的勝利,就是在桓溫去世十年後取得的。但這並不是因為簡文帝,而是因為謝安。
宰相謝安 謝安是東晉的救星。
桓溫廢立皇帝以後,也像當年的王敦一樣回到了自己的軍事基地。這些梟雄是絕不會待在京城的。輔佐簡文帝並料理後事的,便主要是吏部尚書謝安和侍中王坦之。桓溫如果想發動政變,就得先拿下他們兩個。
於是,桓溫設下了鴻門宴。
桓溫是在簡文帝去世後半年來建康的。沒人知道他為什麼要來,只知道他原本希望簡文帝臨終前禪讓皇位,而且認為這一願望落空是謝安和王坦之從中作梗。
因此,當桓溫召見他倆時,京城裡便人心惶惶,王坦之更是心驚膽戰不知所措。謝安卻鎮定自若地對他說:我們去!我朝的生死存亡,就在此一行!
桓溫與謝安終於相見。
實際上桓溫一直都很欣賞謝安。謝安二次出山後擔任的第一個職務,就是桓溫手下的司馬(中下級軍官)。桓溫甚至曾這樣評價謝安:安石(謝安字)是不可以輕賤和凌辱的,因為他的自處之道無人能及。
這一次,謝安也沒有讓桓溫失望。他一步一步走上臺階趨前就席,從容不迫地將帳下的衛士看了一遍,然後不慌不忙地問桓溫:謝安聽說,諸侯有道,守在四鄰,不知明公為什麼要在牆壁間埋伏這麼些人?
桓溫笑了。他說:那也是不得已。
說完,桓溫下令撤走了甲兵,然後跟謝安開懷暢飲高談闊論。這樣住了幾天以後,他又回到了駐地。
謝安和東晉,也都躲過一劫。
其實桓溫的野心不能實現,謝安是做了手腳的。後來桓溫病重時,曾再三催促朝廷給他加九錫,朝廷也不得不表示同意。然而文秘起草的詔書,謝安總是不滿意。結果改了又改,寫了又寫,拖到桓溫去世也沒能發出。
改朝換代的事,就這樣泡了湯。
那麼,謝安是什麼來歷,他又何以能夠如此?
在南下計程車人中,謝家並非一流的大族,然而謝安的名氣卻很大。他四歲時就被桓溫的父親桓彝視為神童,後來也深受王導的賞識。只不過他對政治似乎沒有興趣,當了一個小官後,很快就稱病辭職隱居東山,與王羲之等名流來來往往,遊山玩水時還不忘帶著妓女。
對此,當時還是宰相的簡文帝曾發表評論說:安石既然與民同樂,那就必須與民同憂,不怕他不出山。
不出簡文帝所料,謝安終於再次出仕,從此留下“東山再起”的成語。不過他的東山再起,是在社會各界呼聲很高以後,因此有人不無嘲諷地問他:老兄高臥東山不肯出仕,弄得人們都說“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現在安石出山了,請問蒼生又該拿安石怎麼辦?
謝安笑而不答。
然而輿論卻似乎並不肯放過謝安。當時有人送給桓溫一些草藥,其中一種根名遠志,葉名小草。桓溫就拿起來問謝安:為什麼它會有兩個名字呢?
謝安愣住。
座中一人卻應聲而答:待在地下(隱居)的時候就叫遠志,出頭露面(做官)了就叫小草唄!
謝安很狼狽。
桓溫卻看著謝安笑。他說:這個解釋不錯,而且很有意思!嗯,嗯,很有意思!
確實很有意思,因為其中有時代精神。
實際上魏晉風度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不裝。所以,像桓溫那樣公然宣稱寧可遺臭萬年,也不虛度一生,是真實可愛的。像謝安這樣硬要“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反倒有裝模作樣、沽名釣譽、待價而沽之嫌。
於是就連謝安的雅量,也被懷疑為做秀。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大舉出兵,以壓倒性優勢進攻東晉,與謝安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