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2/4 頁)
裝甲與火炮,盾與矛,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變遷,無疑的,盾與矛的較量會漸漸朝著對矛有利的一方傾斜,但現在是1884年,這個時代的矛完全被盾的堅固所壓彎。
法國艦隊的這輪射擊無疑是成功的,整整四顆炮彈直接命中了定海號。不過這五發炮彈無一例外的都被定海號厚得不像話的水平裝甲帶給阻擋。
兩發150毫米口徑的開花彈分別落在了定海號側弦前部和後部,這種亦非裝填苦味酸亦非裝填提恩梯(這個詞英文中文都會被遮蔽)的小口徑炮彈造成的爆炸威力十分有限,除了燻黑了定海號的側弦裝甲外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相比之下,另外兩發命中定海號側弦中部的240毫米大口徑實心彈所取得的成果斐然。這兩發填裝有砂石的鐵砣子以極快的速度撞擊在定海號側弦裝甲上,在其上留下一道凹痕,但同樣也被厚實的600毫米防護裝甲所擠癟,然後才慢慢滑入水中。
實心彈是19世紀80年代比較流行的一種炮彈,不過這對後世習慣了高爆彈威力的人來說很難理解。
北洋水師後來為什麼要在炮彈中填裝鋼鐵和砂石(不是沙子,是砂石),配備大量的實心彈?這固然是天津機械局的生產能力有限,但更加主要的原因卻是實心彈本來就是19世紀80年代比較流行的一種炮彈。
實心彈和開花彈在這個時代就相當於後世的穿甲彈和榴彈,這兩種炮彈一直到後來依然是各國海軍標準裝備,只不過換了一副面孔罷了。
19世紀末,實心彈本來就是在彈頭中填充一些鋼鐵和砂石以增加炮彈的重量而讓炮彈有更好的穿透能力,主要用來攻擊敵人船隻的水線位置,擊穿對方軍艦的裝甲讓其進水。聚沙成塔積少成多,最後就可導致其沉沒。或者依靠彈頭的高溫或撞擊後產生的破片來破壞軍艦內部結構,甚至可以透過撞擊摩擦帶來的高溫引起彈藥殉爆直接點爆敵艦。
而開花彈就是在彈頭填充火藥,讓炮彈一旦擊中目標就爆炸,目的在於點燃敵艦殺傷人員。只有這兩種炮彈的相互配合,才能使整個艦隊發揮出最強的戰鬥力。
所以法國人實心彈和開花彈相結合的攻擊方式並沒有錯,怪只怪定海號的裝甲實在是太厚了一些。
命中定海號的最後一發炮彈是一顆240毫米開花彈,不過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這發炮彈以30度的入射角落在其厚實的水平裝甲帶上後形成跳彈,當然也許這丫本就是顆啞彈,竟然如同實心彈一般直接滴溜溜的滑入水中。
所以艦內的羅凱的感覺就是自家戰艦顫動了三兩下,然後看到沒人前來報告艦體的損傷情況,就滿不在乎的繼續指揮戰鬥了。
“全體,除留兩發備用外,穿甲彈自由分配。”
指揮塔中,羅凱眯著眼睛給炮手們下達了自由分配穿甲彈的命令,都這種時候了,再不用只怕就沒機會用了。
依靠比法國艦隊更快的射速,平海艦隊在法國艦隊下一輪射擊之前進行了足足三輪的打擊。由於距離比較近,所以平海艦隊的高命中率足以支援其再創損毀記錄。
這次不幸中招的是法國艦隊的馬貢號一等鐵脅包甲重巡洋艦。
一發150毫米高爆彈落在這艘重巡洋艦側弦,收效不大。但是隨後一發150毫米穿甲彈卻見了奇效。
炮彈直接洞穿了馬貢號側弦,然後在延時引信的起爆下在其腰炮房中爆炸,由於腰炮房是沒有隔間的,所以彈片當場削死了數十名法軍炮手,數門大炮停止了開火。
接著無情的大火帶著高溫開始蔓延,搶在提著抽水機急忙趕來救火的水手之前,大火點燃了堆放在一旁的藥包。
在趕來救火的水手們淒厲的尖叫聲中,馬貢號一等鐵脅包甲重巡洋艦一分為二,連同兩百名船員葬身海底。
當然,倒黴的不僅僅是馬貢號,一艘名為“剛毅堡”的輔助巡洋艦同樣被一發150毫米穿甲彈命中,炮彈從其一側穿入另一側穿出,然後直直扎入大海爆炸,形成了近矢彈。
不過由於爆炸點離該艦較遠,倒是沒有給其造成不可挽回的創傷,但是剛毅堡號的艦長在不久之後還是透過旗語發出了“艦體進水需要搶修”的訊號,這一請求很快的就被旗艦所允許。剛毅堡號很快的就退出了法國艦隊的戰鬥佇列。
一下子,法國艦隊就只剩下十七艘戰艦了。
此時,雙方的距離是一千五百米……
(四方打滾求收藏推薦支援……)
第一百三十三章 衝角戰術
除去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