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1/4 頁)
既然是必然,那麼也就沒有什麼可猶豫的了。羅凱握緊拳頭,他決定豁出去了。
“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你要戰那便戰吧。”
定衛二號護衛艦舵機的失靈無疑是這場大海戰最重大的轉折點,面對突如其來的轉折,面對未知,羅凱無所畏懼。
(大家給點票給點收藏支援下下小弟吧,嗚嗚,四方我21點多更一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 再次激戰
“主炮準備,右舷副炮準備,目標敵主力艦隊,開炮!”
“左舷副炮繼續射擊,機關炮壓制敵魚雷艇。”
“左進二、右進三,左舵三,掩護定衛二號艦。”
羅凱不斷的下著命令,努力把己方戰艦的迎敵狀態調整到最佳。二十艘戰艦,敵人整整有二十艘戰艦,不是二十個救生艇,就算是要沉掉二十個救生艇,一艘艘轟過去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容不得羅凱不小心謹慎。
而之所以在三千米的距離上才命令開炮,羅凱不僅僅是為了等待主炮冷卻,還為了節約彈藥。
從某種意義上說,法國誘餌艦隊包括巴雅號裝甲巡洋艦在內的六艘戰艦不是白白犧牲的,至少全勝時候的平海艦隊在九千米的距離上就能對敵人進行打擊,雖然這個命中率低了點,但在九千米到四千米這個距離段擊沉三艘以上的法艦還是可以做到的
隨著雙方距離的拉近,轟鳴聲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法艦進入到了射擊狀態。訊號旗開始命令艦隊排列成並列橫隊,旗艦居中,這個並列橫隊就是二排軍艦錯列的陣型。所以法國遠東艦隊主力採用的依舊是排成橫列的衝角戰術。
先前說過,因為有意奧利薩海戰的例項,所以一邊開炮轟擊一邊衝撞敵艦的戰術一直都是各國爭相模仿的戰術主流。這樣各國大部分的戰艦都被設計成了向前開炮的模式,二十艘戰艦以這個陣型交戰至少可以發揮出兩百五十門大炮的火力。
就像二十名拿著三八大蓋的一般兵面對一名裝備有巴雷特50狙擊步槍的精英狙擊手一般,與其在三百米外進行對射,還不如裝上刺刀一邊衝鋒一邊射擊來得實用。法國主力艦隊的指揮官麥格雷選擇這個陣型面對善於遠攻的平海艦隊是極為正確的。
雙方你來我往,無一刻放鬆,相互展開了猛烈的炮戰,都儘量的將己方之炮彈向對方的主力艦上傾注。
雖然法國艦隊每輪攻擊都能傾注下比平海艦隊多十倍的炮彈,但其在三千米距離上的命中率實在是讓人不敢苟同。
最先取得成績的還是羅凱一方。
一發自定海號260毫米口徑主炮發出的炮彈直直橫跨了三千米的海面在法國艦隊先鋒凱爾蓋朗號三等輕巡洋艦艦首上炸開。
其實後世研究表明,艦首和艦尾受到攻擊後對戰艦整體的影響是最小的,這也是導致後來的戰列艦艦首和艦尾裝甲防禦薄弱的直接原因。
但是這個結論顯然不適用在這艘以速度及偵查為主的輕巡洋艦上。就如同紙糊的一般,260毫米口徑高爆彈產生的爆炸不僅炸燬了他的船頭,還摧毀了包括艦首在內的四分之一的艦體。
這樣的損傷無疑是一艘長度僅有六十米的戰艦所不能承受的,海水頃刻間湧入了他的艦體,戰艦沉沒時帶起的渦流甚至把艦上唯一一艘來得及放下的救生艇一道拖入水中。
法軍僅剩的一艘中央裝甲堡式鐵甲艦,斯特拉斯堡號裝甲巡洋艦上,指揮官麥格雷對於南臺海一方艦炮威力感到十分驚訝。
聽到是一回事,看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只是看了一眼凱爾蓋朗號的慘狀,麥格雷就可以肯定敵方的艦炮威力在己方之上。
“反擊。”
麥格雷習慣性的命令一聲,或者不如說是督促一聲,同時心中對接下來的戰術安排已經有了決斷。
“轟、轟、轟、隆、隆、隆”。
法國艦隊的反擊開始。
炮彈如雨點,兩百多顆炮彈一齊朝著定海號飛去。
羅凱為了掩護兩艘裝甲薄弱的護衛艦,採用的是一個三角陣型,定海號處於三角的最尖端。龐大的艦體、突出的位置和代表旗艦的指揮旗幟使得他成為了法國艦隊的優先打擊物件。
不過以自己所在的旗艦吸收傷害,這也正是羅凱所樂於見到的。
德國一向注重軍艦的生存能力,後來的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的定遠號能夠經受數百發炮彈而依然保持一定的戰鬥力,足以證明德國貨的耐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