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小子整理奉上。”
孔融起身選了幾幅,選到書寫《三字經》字幅之時,鄭玄起身道:“孔北海其餘可選,那幾幅字暫不要動。”
孔融奇道:“這是為何?”
鄭玄上前幾步,對孔融說道:“大人從頭讀上一遍,可能體味出其中玄妙?”
孔融見鄭玄言語鄭重,不似說笑,從頭閱讀一遍,笑道:“莫非是先生所著啟蒙之書?”
鄭玄搖頭道:“啟蒙之書不假,但非老朽所作,而是姜家公子所思。”
孔融轉向姜述,道:“公子大才,若成書後必贈本官一套。”
姜述道:“此書尚是初稿,稿成後還須編寫講義,到時一併送給大人。”
第一卷姜述篇第21章流言之禍1
孔融大笑一聲,道:“好,有志不在年高,今日聽道,心意已足,本官告辭。”
孔融走後,鄭玄隨即告辭離去,離開時索要了十餘幅字。孔融走後不久,眾人也隨即散去,姜述、姜戰、周氏陪著田希在客廳說話。
姜述是田希妻侄,又得了姜戰口信,田希已將姜述當成自家女婿,見姜述近日大放異彩,小小年紀便已得到孔融與鄭玄兩位大家看重,日後前程不可限量。田希心中生出計較,先為姜飛葉一事鄭重向姜家道歉,又語重深長地教導姜述幾句。
此時周氏見天色已晚,剛要吩咐下人安排晚宴,田家下人匆匆來報,說四叔田楷回家探親。田希四叔田楷現在京任職,品級雖然不高,實權卻是不小。田希雖然身為家主,但是不敢怠慢,匆匆告辭回去。
孔融、鄭玄影響力巨大,兩人對姜述又是不吝讚譽,青州神童的美名迅速傳播出去。姜述新創的楷書,隨著孔融、鄭玄的褒揚,一時間成了最為時尚的字型,尤其是年輕人,十有**開始練習楷書。
青州當地士子深慕其名,上門討教者絡繹不絕,讓姜述煩不勝煩,最終想出一個辦法,在門前立了一個石碑,碑文大意是:“因為得到孔融、鄭玄兩位先生讚譽,而略有薄名。來訪者皆諸郡名士,相互交流為小子榮幸。本是少年,學問不足,正是埋頭苦讀之時。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若天天迎來送往,學業將會因此耽誤,從今日起小子要閉門讀書,不能接待諸位,請諸位見諒。”
來訪者皆是士人,見到石碑,明白姜述的苦衷,不好意思進門打擾。眾人大多是來學習新字型,現在無須進門,只須臨募碑上所書即可。因此,探訪者大多隻在石碑前留戀,甚少有上門打擾者。
數月時間過去,姜述已經真正融入這個時代。姜述天授神識的傳言,即便是知"qingren"姜戰、周氏等小心謹慎,也免不了在族人中開始流傳。流言使姜述在族人和下人眼中地位暴漲,也讓姜家人心開始凝聚起來,在各地開枝散葉的旁系紛紛派人回籍,借祭祖之名向主支靠攏。卻不知一場彌天大禍正在醞釀之中,若不小心應對,隨時會將姜家連根拔起。
家有一老,勝似三寶。姜戰年紀在族中不能算老,但其出仕多年,見多識廣,猛然觸起此事,不由汗流浹背。姜戰出仕多年,知道若是有心人在後面添枝加葉,將姜述神話得越厲害,滅族的危險係數將會越高。從某種意義上講,姜家已到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姜戰的顧忌也讓姜述大吃一驚,不由懊惱周氏常常將自己在外人面前顯擺。哪家父母不喜歡自家兒"nvyou"秀?這實在是人之常情,要怪只能怪姜述比同齡兒童優秀太多,相差太大,不是妖孽之才嗎?所謂禍福相依,好事好過了頭就變成大大的壞事了。
來自後世的姜述最能理解封建王族的自私,對於可能威脅其統治的人,除了宋朝,無一不是採取“寧可錯殺三千,也不放過一個”的信條。得到姜戰提醒以後,姜述心底裡冒出一股涼氣,心道這個社會可非後世言論自由之時,本想為了保命而出名,可萬萬不能因為出名而喪了小命,因此靜下心來思考應對之策。
在這個神權維上的年代,皇帝愚民不是自謂天之子嗎?中國民眾思想從何時開始解放?在八國聯國的武力下新式教育被迫在國內生根發芽,而隨著教育體制改革,西方文化的入侵讓中國知識分子開始思索,最終對抗,最終部分有職權的知識分子認識到皇權授於天的可笑性,在外國勢力的幫助下將清政府趕下臺去,民識漸開的民眾再也不承認皇帝,從而中國開始了民主制度。當然民主制度需要一個過程,封建王朝的神權思想統治時間太久,滲透到每一個社會角落,改變這一思想需要漫長的時間,也需要出現許多顛覆百姓思想的大事件,催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