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這麼熱鬧?”順貴太妃不禁笑出來,蘇吟也笑說:“奴婢不是說了,皇上記掛著您呢。”
說罷她便將藥碗交給了旁的宮女,自己提步迎了出去。到了外殿,沈玄寧見到她便問:“太妃怎麼樣?”
蘇吟道:“還好。太醫說是傷心所致,細心調養些時日便好了。”
他點點頭:“多謝你。”
蘇吟:“……”
他從三兩年前開始,就時常會對她客氣。但自前陣子那次突如其來的相擁之後,她才慢慢品出了這種客氣是怎麼回事。
他大抵是想表達他的心意,又或者是想讓她心裡舒服一些。總之,這是一份不同尋常的用心。
蘇吟便不自覺地有點臉紅,別過臉緩了緩,道:“皇上快進去吧。”
沈玄寧頷了頷首,就提步往寢殿裡走去。一眾貴女也都跟著,只有黎氏在蘇吟面前停了腳。
“大姑姑。”黎氏屈膝一福,蘇吟還了一禮:“小姐有事?”
黎氏羞赧道:“我想……在皇上面前請個旨,又不知合不合適,想請大姑姑幫我拿個主意。”
蘇吟一奇:“什麼旨?”
黎氏睃了眼殿裡:“貴太妃傷心難過,得有個人多陪一陪她才好。我想請旨入宮侍疾,略盡孝道。”
她可真是比胡氏聰明多了。
蘇吟想想,自知她此舉是為了什麼,但也覺得無傷大雅,便點了頭:“好事,皇上會答應的,小姐說便是了。”
第25章 求恩典
沈玄寧果然答應了黎氏的請求。宮中行事,人們總會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二月二龍抬頭時,太后只召了黎氏、胡氏、湯氏三人進宮,就是一種后妃已基本定下的昭示。沈玄寧準了黎氏來為順貴太妃“盡孝”,也是異曲同工的昭示。
但黎氏卻有些悶悶不樂。她此舉一方面是為了再探一探皇帝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機會與皇帝多見一見面。可在宮中待了幾日,她都沒見到皇帝的面。
每次她以稟奏貴太妃病情為由去乾清宮回話,皇帝都叫人回說有事在忙,讓人把她請去側殿喝茶。等上一刻,便會叫人把她送出來了。
雖然這樣在外人眼裡,會覺得她進殿見到了皇帝。可黎氏還是難免忐忑不安,心裡總在想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地方讓皇上不滿意了?
在她再一次枯坐側殿的時候,餘泠蘭進來上了一回茶。黎氏與她打過幾次交道,一抬眼看見她,便伸手拉住了她:“餘姑娘。”
接著她看了眼四周,命旁的宮人都退了下去。小聲問餘泠蘭說:“皇上可有……對我不滿麼?”
“……奴婢沒聽說。”餘泠蘭遲疑道,“小姐怎麼這麼問?”
黎氏搖搖頭,嘆了口氣:“也沒什麼,只是皇上一直不肯見我,我心裡不安生。”
“哎,小姐別多心。”餘泠蘭面上笑起來,眼中卻不著痕跡地打量著黎氏,意有所指道,“皇上慣是這樣的。真能讓他上心的,也就是大姑姑。”
她說罷就噤了聲,不敢錯過黎氏一絲一毫的反應。
這麼多時日了,餘泠蘭沒少在黎氏跟前提及蘇吟。次數多了,她不禁有些懊惱,不懂黎氏怎麼能毫無動作。
她就不怕蘇吟日後是個威脅?
宮中宦官有時候亂嚼舌根,都愛說蘇吟站在皇上身側,遠遠看著就跟先帝身邊的婉太妃似的。
黎氏陷入了沉思。半晌,向餘泠蘭頷了頷首:“我知道了,多謝姑娘。”
皇上心裡只有蘇吟,她怎麼辦?
她是不打算動蘇吟的。因為這種事險數太大,一旦讓皇上有所察覺,她將萬劫不復。
可是,她總得做點什麼,讓皇上把她看進眼裡。
黎氏思量了好久,心中可算有了點法子。
·
月末,順貴太妃病癒,太后邀順貴太妃到慈寧宮小坐,也傳了貴女們一道進宮來陪順貴太妃說話。
皇帝當然也被太后喊了來,殿裡一派其樂融融。
太后拉著順貴太妃的手笑嘆:“你啊,平日也不來哀家這裡走動。日後常來,有什麼不痛快的就與哀家說說,別自己憋著。”
太后這話是真心的。她覺得她眼下都當了貴太妃了,在先帝那會兒過得再不自在,眼下也都已經熬出頭了——熬出頭的人幹什麼還要委屈自己?還不瀟灑任性地過日子?
不過太后心裡也清楚,這話落在順貴太妃耳朵裡,大約只是一句客套。
果然,順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