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3/4 頁)
的例子就是趙匡義,在高梁河畔大腿上狠狠地捱了好幾箭,後來傷口發炎,越來越嚴重,導致病重去世。
還有狄青王韶,漢奸張元他們,背疽而死,說王韶爛得能看到腑肺,那就瞎說的,為什麼軍人有那麼多背疽,有一部分是因為受了熱毒,上戰場必須穿鎧甲,那怕酷熱的夏天也要穿上厚厚的鎧甲,能不中熱毒?有一部分就是這個傷口的發炎。
“只要用它每天三四次清洗傷口,再敷傷金創藥包紮,治療數天,這個受兵器傷害的毒瘡與背疽機率將會下降一半多。三場戰役下來,有許多將士受了傷,都用它來清洗的,結果只有數人傷口膿化嚴重,其他人傷口都迅速康復了。”
“有這麼靈效?”張太監驚訝道,這可不是一件小事,那一場戰役下,沒有受傷計程車兵?而且受傷計程車兵多是敢衝鋒在前的悍兵。這些兵士死掉了,也是軍中的重大損失。就不要說普通百姓一年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刀具誤傷了。
“據現在觀察,它確實很有靈效,我正準備將它獻給朝廷,正好兩位中使來了,將它帶到京城,獻上皇上。”
“那是那是。”
“你們再隨我來。”
王巨將他們帶到城外,喊來葉指使,葉指使迅速回營地,帶來一隊士兵,與一些工具,還有一樣物事。
王巨將大家帶到一處山壁下,士兵開始用工具在石壁上艱難地打著洞眼。王巨拿出那樣物事,就是一個密封性很高的火藥包,放入那個洞眼中,用火舌將引線點燃。
引線茲茲作響,王巨說道:“大家往後退。”
一行人迅速再次退了幾十步,引線也燒到洞眼裡,接著一聲巨響傳出,宛若晴天霹靂一般,大片大片的山石被轟了下來。
兩個太監忍著嗡嗡作響的耳鳴聲,目瞪口呆地說:“好大的威力!”
“張中使,韓中使,如果用它來炸山開路如何?”
“不錯,不錯,有大作用。不僅炸山開路,開採石塊,修築橋樑,開挖河漕,都能派上用場。”韓太監說道。
“還有呢,用它開礦如何,我朝一年將會多得多少金銀銅鐵。”
“是啊,這個用場更大。不對,還能轟炸……城牆。”張太監說到這裡,臉色變了:“這個技術一定要保密。”
它可不是開玩笑的,宋朝進攻的少,防禦的多,防禦靠什麼,不就是將士與一道道高大的城牆麼?
王巨想了想,火藥還真有過炸倒城牆的歷史,洪秀全便是讓人弄了一口棺材,裡面裝滿了黑火藥,將南京城牆炸倒了,攻入到城中。而且那是高大的磚石城牆,而不是現在常見的夯土牆。
那時的硝與硫磺提純技術更先進,配方一樣,可那個黑火藥威力應當更強。
此外那一炸可能也是一個巧合,因為想炸倒城牆,必須將那個棺材正好放在城牆的重心上,還要保持衝力向上,偏一點就炸不倒了。以現在的技術,想要在黑乎乎的地面,找到城牆的重心會很難。
並且也有辦法破解。只要在城內挖一道壕溝,派人伏在壕溝上聆聽,有動靜了,用長矛狠扎,挖地道計程車兵可能就被活活刺死,那也不用炸城牆了,往外搬死屍吧。
於是王巨說道:“想炸倒靈州那樣的高大城牆估計很難,不過想炸倒一般小堡砦的城牆大約是能辦到的。不過韓中使說得對,這個技術無論如何得保密。洩露出去,對我大宋會造成極大的不利。”
兩個太監重重點頭。
王巨又道:“我不提其他,就憑這兩樣物事,也能將功折罪吧。”
張太監哈哈樂道:“王知縣何罪之有?”
問清楚了,那可能是十萬敵人,提前做一點準備難道不對嗎?不管什麼手段,就是非常規手段又如何?
兩個太監帶著兩樣物事離開華池縣。還沒有走,必須到荔原堡,慶州進一步調查,才能回京稟報。
葛少華默默地站在王巨身邊,說:“子安,居然還真能辦成了。”
與豢養私兵無關,若這個有問題,王巨都不會讓葛少華在茶樓上提示李家二郎了,並且現在正是好時機,一是剛剛立下大功,二是未來有大敵,事先將這個坑丟擲來,現在朝廷不追究責任,以後也不會有人用此說事,就是說了,也不起作用了。省得以後有人用這個做話題來攻擊王巨。它就象一個膿包一樣,早擠出來早好。
也不是孫沔,孫沔缺陷太多,用心去做,能找出太多太多的把柄,讓葛少華驚訝神奇的是王巨能將孫沔弄下去,還能將蔡挺弄到慶州來。即便他參與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