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第3/4 頁)
本來西方各國對於德國的這個舉動是嗤之以鼻的,但是,從耶松船廠反饋到歐洲的資訊來看,中國還是有一批優秀造船工人的,其中有一批也正在趕赴德國的輪船上。
耶松船廠作為遠東規模處於前列的大型船廠,八成的技師與工人都是華人,這次給李安生挖走一大批,元氣大傷。
而且李安生還以出國培訓的名義,繼續惑那些還堅持留在耶松船廠的華人技術中堅。
造大船,造戰艦,造數萬噸的主力戰艦,這是所有造船工人的夢想,凡是熱愛這項工作的人們,他們都希望能夠看到自己參與建造的鉅艦橫行於海上,捍衛祖國的海疆。
夢想,加上優厚的待遇,使得耶松船廠樹倒猢猻散,基本處於停工狀態。
耶松船廠的悲劇迅速的警醒了英國本土,德國得到這批造船工人之後,將會使得造艦能力進一步加強。
德國方面也拭目以待,如果這批船廠工人真的能夠幫上忙,他們不介意繼續聘用大批華工,華工在國際上的聲譽還是相當高的。
“當然,我們同樣願意接收造船工人,幫助貴國培養一批人才。只要向我國訂造戰艦,我們同樣願意提供全套的圖紙。至於艦炮製造技術以及蒸汽輪機技術,我想,這還是屬於核心技術的。”
“可是,日本不是得到了這些技術,這對我們不公平。”
朱爾典不動聲…的笑了笑,說道:“日本是我們的盟友,可貴國不是。”
李安生不屑一顧的說道:“對於我來說,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難道我們應該向敵人訂造戰艦?鬼才相信敵人會將最好的技術提供給我們。公使先生,我認為你這趟來的毫無意義。”
朱爾典跟袁世凱是好朋友,自然很清楚李安生是個什麼樣的人,這是個徹頭徹尾的狂人,一根筋的死腦筋之人。
朱爾典一直致力於穩固袁世凱的位子,作為中國通,他很清楚清廷接下來的走向,袁世凱是個很好的代言人,也是將來中國政局最好的掌舵者。
兩人私下裡有協議,將來如果時局有變,英國支援袁世凱上臺執政。
袁世凱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立憲,他為首任內閣元首,那麼李安生是當之無愧的繼任者,但是,李安生過於強硬的為人,以及鐵血手段,將是列強的災難,或許也是中國人民的災難。中國要麼強勢崛起,要麼陷入更大的災難。
要不是李安生屢屢創造奇蹟,袁世凱根本就不會這麼看重他,也隱隱期盼李安生能夠給中國真正帶來點崛起的希望。
有一點是肯定的,袁世凱與李安生有著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將日本視為生死大敵,日本不除,中國永遠沒有崛起的機會。
袁世凱常常憂心忡忡,但是朱爾典常常勸他暫時隱忍,有機會真正執掌中國的大權再說。
李安生是袁世凱重要的依仗,不亞於北洋六鎮,而且羽翼已成,朱爾典深知將來中國的政壇必定有李安生的一席之地,英國如何選擇與這位政治狂人的關係,這很重要。
之前英國吃了幾個啞巴虧,換做從前,早就派出艦隊以及陸軍,將整個江蘇變成勢力範圍,可是,現在英國為歐洲的局勢所牽絆,只能封鎖訊息,打落牙齒往肚裡吞。
“敵人?李大人就是這樣看待貴國與大英帝國的關係的?”
李安生冷漠的看了他一眼,說道:“不錯,日本亡我中國之心不死,英國作為日本的同盟,是日本最大的幫兇。若是將來中國對日作戰,不介意多上一個沒落的大英帝國。”
“可笑,實在是可笑。這就是一個一省巡撫的政治涵養?沒落的大英帝國?日不落帝國的光芒仍然照耀世界,李大人簡直就是一隻螢火蟲,看不清形勢。中國想要重新振作,達到對日作戰的地步,沒有幾十年是不可能的。不知那個時候李大人還能不能執掌大權?”
作為一個英國人,朱爾典生命中倒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中國度過的,以至於身上都有了許多中國的痕跡。比如他的名字“朱爾典”:朱顏鶴髮的朱,卓爾不群的爾,雍容典雅的典,雖是音譯,卻十足的中國味道,可謂既達且雅。
他是個徹頭徹尾的中國通,自然清楚李安生玩的是y…揚先抑的招數,岔開話題,是想要漫天要價。
不過,從英國的在華利益來看,李安生這樣的人是絕對不能執掌中國政權的,後果不堪設想。
也幸好只是個江蘇巡撫,或許還能影響兩江總督程德全,對於重新嶄露頭角的南洋衙有著無比重要的話語權,僅此而已。
英國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