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在五十多歲的年紀再次被啟用了。
蘇遊聽說這訊息,也不知是喜是愁。
012楊昭炒飯
天災之後,便是**。暴雨才剛停歇,皇帝楊廣登基不過半月,漢王楊諒竟然起兵造反了。
楊諒的先頭部隊詐稱是漢王家眷,賺入蒲津關後,他們便解下紗冪換上了屠刀,蒲津關竟然不到半個時辰就在淋漓的鮮血後歸於平靜,好在蒲津關鎮守丘和單槍匹馬逃了出來;他第一時間趕回了長安,同時也把他那急急如喪家之犬一樣的情緒傳染給了一向以淡定著稱的京城人民。
“京城危機了,真不知道父皇能不能挺過這一關呢。”楊二在屋中轉來轉去,顯然也是心中大亂。
“殿下一定聽說過鄭伯克段的典故。”蘇遊卻一臉平靜,因為他明白歷史的走向。
“你是說,父皇一直故意給漢王示弱?只是為了師出有名?”楊二眼前亦是一亮,在他的心中,父親一直是一個無所不能的人。
“然也。只要朝中有楊公在,亂兵有何可懼的?”蘇遊當然也知道是楊素擊敗了楊諒。
“殺奸臣,清君側!”這是楊諒的師出之名,矛頭直指楊素,但剛上任的楊廣與楊素顯然早有默契,楊廣第一時間駁回了楊素慣例中該有的辭呈。
“楊諒的叛軍拆毀了黃河大橋?有分了一叛軍兵出山東?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也!眾卿,誰可替朕除此叛賊?”隋帝楊廣聽著一線戰報,驚訝的容顏中又帶了些喜色。
“兒臣願替父皇分憂!”
“兒臣請戰,願替父皇一戰!”
楊廣看著邁步向前的二子,又喜又惑。喜的是兩個兒子站出來後朝中諸人似乎也對目前的戰爭充滿了信心,疑惑的是,楊昭的大部分家眷早就成了叛軍的人質,雖然名義上作為一家人不會為難婦女兒童,可如果楊昭與楊諒發生正面衝突,後者難免沒有魚死網破之舉。
長子楊昭的請戰意圖讓楊廣摸不著頭腦,如果非要鑽牛角尖找一理由的話,或許是作為次子上位的父親刺激了他,他害怕這關鍵時刻不表現自己領兵才能的話父皇會看不起他,那樣的話東宮會與之無緣,他的請戰明顯是棄車保帥之舉。
可是次子楊暕呢?他要染指東宮嗎?先不說儲君之位應該排資論輩,就算選賢唯能的話,他也沒什麼機會啊。如果非要找點優勢,也就剩下父母寵愛這一條了,可是,有什麼理由讓一個紈絝子弟如此執著於請戰呢?
“這事現在不用考慮得太遠。”楊廣搖了搖頭,相容幷包地採納了兩個兒子的意見。以楊昭為幷州道行軍總管帥楊素及來護兒並十萬大軍,出潼關飲馬於黃河西岸。又用楊暕之計,使江州刺史李子雄將幽州兵,從井陘向西進攻亂軍。
結果也正如蘇遊所料,楊昭帥來護兒正面與楊諒大軍對陣於汾水東面的蒿澤邊,楊素則以蛙跳戰術進行偷襲,最後以合圍之勢大敗楊諒軍。意外的是,主帥楊昭在勝利來臨前,夜間起來親自給受傷計程車兵做蛋炒飯時遭遇敵襲,忙亂中不著盔甲而被流矢所傷,因流血過多出現休克現象,時而昏迷不醒。
時過一月,他的人格則在這昏昏沉沉的半夢半醒中,隨著冒槍林箭雨為受傷士兵做蛋炒飯的勇敢與愛兵精神以及人們的口口相傳中無限偉岸。不過這一次,京城人民或許是被七月的大雨衝昏了頭腦,他們的政治敏感性毫無例外地出現了偏差,他們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呼聲以及許多自以為得計的朝臣們的慷慨激昂的奏本全部引來了楊廣的無聲冷笑。
自此,楊昭同志在父親心目中的風評隨著那一碗蛋炒飯蕩然無存,但民意不可違,立楊昭為皇太子還是在楊廣的虛與委蛇中被提上了議程。但畢竟,這事急不來,楊廣還年輕,現在可以不需要太子,更不用定什麼儲君,顯然有些事更讓人著急,比如,鎮壓亂軍的賞罰問題,比如新皇陛下的陵寢問題,等等等等。
對於亂軍,楊廣可謂雷厲風行,因這事受牽連的楊諒官吏和臣民竟達二十萬家,將近一百萬人或打或殺或流放,一時天地為之色變,悲泣之聲經月不息。出人意料的是,楊廣並沒有殺弟弟楊諒,儘管,幾乎所有人都奏議楊諒必須死。
封賞方面,最大的受益者非楊公家莫屬;這一戰之後,楊素的子侄楊萬石楊仁行及楊雲挺升了官晉了爵且受賞綺羅無數,此外,還有楊諒的許多姬妾。
楊素的本身,卻無所得,因為收尾工作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做完的,他之所以沒有儘快回朝,也是因為知道自己一不小心又立下了不賞之功;更重要的是因為主帥楊昭的問題讓皇帝難堪了,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