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谷了老薛的固執。
直到楊廣繼承帝位,第一時間便想起了薛道衡,並升遷他為番州刺史。可是薛道衡卻回了兩封信——一封是辭職的,另一封信裡則寫著《高祖文皇帝頌》,他把所有感激的話都獻給了已經死去的老皇帝了,而對眼前拼命向他示好的新皇隻字未提。可以想象,楊廣同志看到這篇文章之後的憤怒心情,對蘇威道“薛道衡極力讚美先朝,大有《魚藻》之意啊。”
此時楊廣恨極薛道衡,卻也只能隱忍不發,遂拜為司隸大夫,算是以觀後效。司隸刺史房彥謙一向與薛道衡交好,其子房玄齡正是出自他的門下,此時眼看著好友如履薄冰,也只能規勸他“杜絕賓客,卑辭下氣”,夾著尾巴做人,但前者的固執我們是可以想見的。
蘇遊聽聞朝中的動態,不免為老薛擔憂起來,也只能想,“但願他下輩子能投個好胎吧。”
因為大雨的侵襲,蘇遊最近也只能窩在家裡,京城的下水道系統實在是讓人無法忍受,腳下的三葉草畢竟不是阿迪王,雨中漫步只能流於幻想了。
雨天煩悶,先把算盤發明了出來,又開始教授小九與青荇兩人背乘法口訣與珠算,看著兩人廢寢忘食的地學習,蘇遊欣慰的同時又不免想起小時候的自己,自然,最後的思念全部指向了雲帆,如果沒有發生這次意外,孩子應該可以進入學校學習了。
雨一直下,蘇遊愁眉緊鎖。
古人畢竟目光短視,他們築城只是為了幾十年之用,當城外堆滿了垃圾,當下水道被雜物堵滿,城市不能住人以後,統治者便會再建立新的城市,而後實行全民大遷徙……所以,每次蘇遊走出院子看到街道上飄滿垃圾的時候,心裡總是莫名地惆悵,還好,住在北面高地的領導不用擔心被大水淹到,——總體而言,京城裡的人只是出行不方便罷了,而京城之外其他地區的人才是最大的受害群體,據說,泥石流已經吞掉了幾百人的生命。
“橫波,怎麼有興致出來看雨?”楊二的身上已經不是當初進城時那套粗布衣服了,看起來朝廷換了皇帝,王子也換了新裝。食色,華服美食,這些才是權貴們的正常生活需要;身為皇家子弟,卻非穿著粗布衣衫,新衣服上非要打上幾個補丁,一雙足衣非要破了補補了破三年之後又三年,卻反倒落入了虛偽者的下乘境界。
“恭喜殿下,殿下這是加官進爵了。”看著一身華服的楊二,後面的跟班也比平時多了好幾倍,蘇遊趕緊彎腰為禮。
“行了行了,快先進屋罷,這雨……看起來一時半會也停不了啊。”楊二擺了擺手,當先抬腳進了門。
“殿下怎不去京郊看看,安撫安撫各處災民?”
“此事不妥,抗洪救災,本是帝王之事。他人要做,則為收取民心之舉,有僭越之罪。”楊二聽蘇遊這麼一問,像是看傻子似的看了他一眼,終於還是點頭做了解釋。
楊二如此一說,倒讓蘇遊恍然了,難怪做慈善的人從來只是針對小眾的,但凡遭遇了地震洪水等自然大災害,如果升斗小民想親歷現場,那真是難上加難。蘇遊又想到了大學時代的一次地震救災,身為志願者一員的蘇遊竟然在通往災區的路上被攔了下來,並被告知“你們把救援物資留下就可以走了,裡面有我們足夠多的專業人員。”
欲救卻又不能,現場聽到的聲音是裡面有足夠多的專業人員,但網路上卻到處喊著缺人缺錢缺物資,更有甚者,那些滿懷豪情去救災的愛心人士竟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到處攻擊,稱為“添堵的人”。
——謠言就是這麼來的,官方認定了他們添了亂子,這是風起於青萍之末,再而是那些沒愛心者因自卑而欲毀有愛者的決心,於是,那一小撮愛心人士反倒成了害蟲。而這個時候,有關部門不再高呼“三不原則”——“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
可往往,謠言無法止於智者,眾口鑠金,最可能的是積毀銷骨。現實就是如此,傳謠的人,儘管傳著,歌舞昇平的人,也還照舊。
新皇登基,照例是要大赦天下的。然後一批真正的害蟲又回到了人世間,他們的犯罪之舉更比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即便真被再一次抓住,也彷彿灰太狼在每集結束時喊出那句經典的口號“我還會回來的”。所以這京城周邊地區在“七二一”特大暴雨之後又遭遇了新的一輪偷盜案和搶劫案的案發高峰。
“修律令,一定要修律令。”這是楊廣的憤怒,隨著他的一句話,蘇遊的問禮之路從此宣告夭折,因為這次修律令的官員名單裡包括了劉炫劉光伯同志。這位因為做假書被罷官,鬱悶了十幾年的老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