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的預料還要好上不少。
她大筆的銀錢並沒白扔,但凡是來過倚竹茶樓的,便沒有不誇這其中雅緻的裝潢的,而這裡用的竹杯也很快傳開,甚至街頭的茶攤也有依樣畫葫蘆仿製的。
只不過論及精緻,是遠沒法跟倚竹樓的器具相提並論。
“以詩換茶”的規矩也越傳越廣,到後來,不單國子監的學生知道,甚至連他們的夫子也有所耳聞,只是因著此處時常會有國子監的學生結伴來溫書探討學問,一時沒能拉下臉過來。
而隨著寧謹這首詩鐫於特製的竹籤上,置於茶樓中,很快就被旁人抄錄去,在京中傳開。一時間“折枝客”的名聲在京中儒生中傳開,甚至還有人慕名前來看的。
更有人生出了攀比的心思,特地來投了花箋,不為換茶,只想跟折枝客一較高下。
再有就是空有才能卻無人賞識的儒生,也會來投詩,想著若是能被倚竹茶樓選中,鐫於這竹籤上,說不準自己的名姓也能像折枝客這般傳開,也算是一種另類的“自薦”法子。
這其中投來的也不乏好詩,甚至也的確有勝過寧謹的,沈瑜樂見其成,當即就讓人又抄刻出來。
儒生得了名,她得了利,委實是一樁好事。
“以詩換茶”的風氣盛行開來,儒生們戲謔地將其稱之為“竹榜”,雖遠不能跟科舉的“杏榜”、“桂榜”相提並論,倒也足以看出儒生們對此的重視。
入夏之後,沈瑜又在倚竹茶樓中新添了“荷花茶”,味道算不上有多出眾,可卻是將風雅做到了極致,又在儒生中掀起一股新的風潮。
而到如今,倚竹茶樓中往來客絡繹不絕,營收也終於能讓沈瑜滿意了。
第75章
自打這茶樓開張,沈瑜的全部心思就都放在了這上面,不是忙著研製新茶,就是操心著如何利用所謂的“竹榜”將倚竹茶樓的名聲擴散開來。
而她的盡心盡力也的確卓有成效。
不過幾個月的光景,京中的儒生已都知道了倚竹茶樓,甚至連不少達官貴族也有所耳聞。
國子監的學生時常會聚到一處去溫書,或是探討學問,倚竹茶樓的環境清幽雅緻,變成了最好的去處。
到後來,甚至連國子監的夫子偶爾也會過來,學生們還可以趁此機會請教學問。
倚竹茶樓中懸著的竹籤越來越多,其上也出過好幾首傳遍京城的絕句。
“以詩換茶”的門檻漸漸地提高了些,而就算是才子們也不是每日都能做出好詩的,可儒生們早就習慣了此處的環境,再加之價格也在承受的範圍之內,所以自己掏腰包也要過來。
倚竹茶樓也從最初的門可羅雀,成了京城中讀書人首選的去處,生意紅火得很。
而茶樓的名聲傳開之後,也開始有達官貴族來此,他們大都會選擇樓上佈置精細的雅間,也是個議事的好地方。
再有就是,文人們也逐漸將詩會遷到了此處。
不過幾個月的功夫,沈瑜就將投入的本錢悉數賺了回來,生意的勢頭更是一片大好。
宋予奪起初以為她只是想要做個小生意賺點銀錢,可後續的發展卻實在是出乎意料,而他也似乎從這生意中窺見了沈瑜的野心。
到如今,倚竹茶樓已經在京中的儒生中擁有頗高的名望,他拿捏不定這到底是沈瑜有意為之,還是純屬湊巧,只是隱隱有種異樣的感覺。
而這種感覺,在慎王向他提及茶樓之時,達到了極致。
“這是京中時興的荷花茶,是倚竹茶樓今夏新研製的茶。”待到丫鬟退下之後,慎王向他挑眉道,“不過你應當是早就嘗過的吧?”
沈瑜從來沒向外人透露過身份,更沒提及過將軍府,可若是有心去查,總是知道的。
宋予奪坦然道:“是。”
先前沈瑜研製這茶,自己在家中反覆試了許多次,還請他嘗過好幾樣,最後才在他的建議下定下了如今這種。
“你那位如夫人,倒的確是個有本事的。”慎王知道宋予奪是不管這些的,他家生意大半都握在沈瑜手上,“前幾日我到翰林院去辦事,還聽人提起了這茶樓……她這樣大的手筆,是圖個什麼?”
當初沈瑜被錦成公主罰跪於永巷大雨之中,宋予奪將其救下,借的就是慎王的名義。到後來因著耿軻之事,沈瑜又曾寫信來替其求情。
這一樁樁事情累積下來,慎王倒是對沈瑜印象頗深了。
“她也不過就是想要做生意罷了,”宋予奪當即就替沈瑜撇清了關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