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第2/2 頁)
容易。為了健康,我從不去中國餐廳。”老三沒趣極了。瑞士人對他們的環境、文化和製造業都極其自豪,所謂swiss ade在他們心目中是世界最牛逼的存在,這卡羅爾對外面的世界尤其傲慢。hond的核心成員裡,馬提歐對阿達很感興趣,奈塔認同咖啡館短期裡取得的輝煌成績,只有卡羅爾一直反對他們的合作。他認為與其找一家小咖啡館,不如自己建立團隊,一步步地在亞洲擴張影響力。他們也一直這麼做,只是收效太慢。亞洲文化之多元,人情、法規和政治環境之複雜,要捋清楚就很費勁。因此他們耕耘了八年,還不如這一年來咖啡館在東南亞鋪設的食品流通網路。阿達不但瞭解食物,通曉多種語言和方言,對農耕和食物加工知識淵博,而且有切身的底層生活經驗,交流起來非常順暢;他為咖啡館開拓了十多個食材渠道,連線了新加坡和周邊國家,從食材到半成品有200多種,除了供中央廚房使用,這些產品和他開發的食品銷售良好,在網路上的銷量甚至是店裡的幾倍。這個成績讓馬提歐夫婦很震驚。這時候,子安親自把麵包端了上來。他聽見了卡羅爾的話,應道:“先生,你對味精可能有誤解,穀氨酸鈉對健康沒什麼直接壞處。中餐廳加味精是為了提升鮮味,當然味精用得太多,會掩蓋食材的本味,未免可惜。”子安的法語流利,應對這種場面也是遊刃有餘,並不怕提出不同意見,得罪客人。歐美人對中餐的偏見千奇百怪,要有機會他總會想辦法澄清。“十個中國人九個會捍衛自家的食物,剩下那個乾脆認為世界上除了中餐以外,別的都不能入口,”卡羅爾冷嘲:“大廚,這頓飯不會用半杯味精來替代肉湯吧?”子安覺得沒必要跟頑固的人辯駁,笑道:“亞洲的廚師並非只有一種風格。這頓飯沒有用任何味精,都是新鮮食材疊加出來的味道。曾可達主廚看重食材本味,你吃過之後,會對食物有新的看法。”子安說的不是“亞洲食物”,而是“食物”,那是對這頓飯立了很高的標準。一方面是自信,另一方面他深諳食客心理——吹牛逼又不用本錢,先唬住了人,之後再拿出什麼離經叛道的東西,就有了心理上的優勢。霍子安回到了臨時廚房,空曠的廠房裡,用屏風隔開了一小塊空間,射燈照下來,倒像是美術館的一角。阿達正在把湯圓大小的芋頭泥放到山竹脆片上:在中間按出凹陷,準備在裡面倒上椰漿。阿達問道:“外面怎樣?”子安笑道:“有我兒子和老三打配合,沒什麼問題吧。”子安跟其他父親一樣,逮著機會就要顯擺一下孩子,而且總以為自己做得不著痕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