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1/2 頁)
康熙在位六十一載,曾在康熙四十七年時廢太子,又曾在諸皇子之間的爭奪皇位的鬥爭越發激烈時復立太子,最後眼見覆立太子也無法遏制諸位皇子的明爭暗鬥,康熙乾脆在五十一年時,再次廢除胤礽的太子之位,然後對太子集團的幾個骨幹分子進行了殘酷打壓,將尚書齊世武“以鐵釘釘其五體於壁而死”,已死的步軍統領託合齊銼屍焚燒,以示自己的深惡痛絕之意。太子黨和八阿哥黨遭受打壓之時,一向在御前沉默寡言、認真做事的皇四阿哥胤禛越發受到了康熙的重用。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突然病重,急召在京的諸皇子入宮。當時胤祉、胤礻我(這個字打不出來)、胤禩、胤禟、胤禛、胤祹、胤祥等阿哥先後到達,由舅父、步軍衙門統領隆科多帶領入內叩見父皇。次日晚上八時,皇上駕崩,正在人心惶惶之時,隆科多忽然頒佈康熙遺詔:“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訊息傳出,一時間,朝野議論紛紛,大臣們竊竊私語,幾個兄弟更是或明或暗表示反抗。其中和皇四阿哥最不對付的皇八阿哥胤禩更是連夜與皇三阿哥胤祉密謀,並聯合從前線匆忙趕回京師的十四阿哥胤禵,由十四阿哥胤禵打頭陣,表現出桀驁不遜、不承認胤禛即位,甚至要與之分庭抗禮的態度來。胤禵這樣搞事,即使知道胤禵是被胤禩幾個唆使的,雍正心中對於胤禵仍然不待見,所以一氣之下就把胤禵圈禁起來。雍正原本想著等自己氣消之時,就把胤禵放出來,他要想打戰就把他丟到南疆來個眼不見心不煩。結果剛把胤禵圈了,雍正那偏心眼的老孃德妃就跳出來鬧、甚至以死相逼、以拒不接受太后之位為由,強烈要求把胤禵放出來。雍正是誰,心眼小又愛記仇的他可不受威脅,哪怕是沒什麼感情的老孃。所以面對德妃的威脅,雍正直接拂袖而去,卻不想德妃也是個氣大的,留下一句什麼‘四阿哥即位非我所願’就觸柱而死…這下,暗搓搓都在暗處時時準備算計雍正的胤禩哥幾個得了現成的‘把柄’,開始喪心病狂的編撰雍正來位不正的流言。流言五花八門,其中流傳很廣,並很受人信服的共有四種:其一說雍正是篡改康熙遺詔繼位,他和隆科多串通,將詔書中“傳位十四子”中的“十”改為“於”,變遺詔為“傳位於四子”,德妃烏雅氏就是發現了這點,心疼皇十四阿哥胤禵被奪位、傷心絕望之下觸柱而死;其二,有人傳言雍正向康熙進獻了一晚人參湯,喝完人參湯之後康熙就駕崩了,雍正是謀父奪位,而德妃烏雅氏就是發現了這點,痛恨雍正無情無義,無能為力之下只得觸柱而死;其三,康熙本想傳位皇十四阿哥胤禵,結果詔書被隆科多藏匿,而改宣胤禛繼位;其四還康熙本將帝位傳給胤禎,因“禎”與“禛”形近音同,胤禛遂頂替胤禎繼位,還把玉牒中的字挖去更改以模糊視聽;先不說傳位詔書是滿蒙漢三文書寫的,胤禛和胤禎兩名漢音相同字不同,但滿蒙音不同字也不同,根本沒篡改的可能性,只說德妃這個當孃的,真真是專門坑雍正的存在,不光生前坑,死後也繼續坑。關於各種雍正來位不正的流言,德妃觸柱而死的舉動都大書特書,都以她這個舉動來佐證雍正來位不正。德妃之死和各種流言讓剛剛繼位的雍正處於一種名不正言不順的尷尬境地,也使他剛剛掌控的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如果雍正不採取手段遏止流言的傳播,其政權就有被顛覆和扼殺的危險。雍正心裡十分清楚,這些對他很不利的流言來自於反對他的諸兄弟中,他們不甘心讓一直沉默寡言的自己佔有帝位,所以才想方設法地妄想借此來顛覆朝政。為了改變這種很不利的局面,雍正只能選擇、採取高壓手段對待這些敢於叫板的人。雍正元年,雍正剛剛繼位的一月後,雍正下令京城戒嚴,關閉城門,禁止諸皇子進入大內。六日後,待宮內一切收拾穩妥之時,方才重新開啟城門。當時年滿二十歲的皇子阿哥共有十五人,除皇長子胤禔早就被康熙終身圈禁,皇七阿哥胤祐和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未遭迫害外,其餘十個兄弟都遭到了雍正的打擊。而皇五阿哥胤祺雖沒有參與結黨,但受同母兄弟胤禟的連累也被削去封爵,與三哥同年病死。依烏行雲後世的眼光看來,雍正為鞏固自己的帝王、殘酷打壓反對他的兄弟們實屬正常。畢竟胤禩哥幾個散播的謠言實屬陰損,雍正會手段激烈的反擊一點也不奇怪。但因著各種關於他謀父篡位的流言傳播得很迅速,幾乎到了天下人皆知的地步。雍正為了控制流言、打擊政敵的行為都被看成了以不可告人手段殘害手足而被時人視為禽獸行為。加之當時依然橫亙在部分漢人心中的反清意識,在各種反清組織的行動下,便在以後的時間裡,觸發了一場可以用驚天動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