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3/4 頁)
必已悟非相,人我兩忘。若如是離一切諸相,其心空滅,即造到覺地,與諸佛並駕齊驅,就得名之謂佛。”
世尊告須菩提曰:“汝所言,深合佛理,後果有人,得聞般若之妙法,不驚(無疑心)、不怖(無懼心)、不畏(無退心),當知這種人,是很少有的。這是什麼緣故呢?就是因為我所說的第一波羅蜜,原以諸經皆從此出,此智慧可從煩惱的此岸到真善美慧的彼岸!但是若有彼岸之可執著,也不過假名第一波羅蜜而已!”
佛又曰:“須菩提啊!凡辱境之來,能恬然處之,不因怒恨亂我般若,其心如同太虛,即到覺地,這即是忍辱波羅蜜,是持名忍辱波羅蜜而已!說到這個忍辱,如我前生被歌利王分割身體的時候,可以說辱到極點矣!”
“真空本來無相,外不見其辱,內不見其忍,渾然兩忘。否則若起四相,定起怨心,不能忘恨,必成苦果,怎麼能說得忍呢?我又想起了過去的前五百世,做忍辱仙人時,曾修忍辱之行。在這個前世,就無四相之果,由歷劫頓悟真空。可知吾人所修者,誠非一朝一夕之故。”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佈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佈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佈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佈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花香而散其處。】
本段的意義在於:佛曰:“須菩提啊!若有善男信女,於一日之間,以三次早、午、晚間都以等於恆河沙數的身命佈施。照這個樣子,經百千萬億劫之久,一日三時,皆如此佈施,自當得佈施之福!若復有人,能以心無違逆,篤信此經,則其福勝彼捨身之福多多矣!何況手書口誦,為人解說經的意義,存利己利人之心,不但明自己的性,還要使人人見性,善根純熟,利益無窮,其福之多,又豈可較量呢?”
佛又曰:“須菩提啊!簡要言之,是經有不可以心思口議,不可以多少稱量,實無邊際的功德也。如來我,說此經怎麼有無邊際的功德呢?是因為金剛般若,是我們妙用的本性,是大乘菩薩的最上乘,不是小乘人能夠做得到的。所以如來我,為啟發大乘人,說明此真空之妙,為啟發最上乘人,說明此般若之法。若有大根器人,持此大乘經典,廣為人闡發妙旨,則這種人成人兼成己的功用德行是不可較量、不可思議、不可以邊際求之的。而這種人印契佛心所成就之功德,唯有如來我知得見得。這種人,既成就此功德,就足能以身擔任如來無上菩提正法。這個緣故,就是喜好小乘法的人,局於見聞之小,不免有我人等私見,對此大乘最上乘法,便起驚怖畏懼的心。自心且不能淨,哪裡還能夠聽受讀誦、為人解說此經呢?”
佛又曰:“須菩提啊!大乘人,在在處處,說此經典,能使聽者,心開意解,善氣感通,則天龍八部神人俱來供養,護衛法身,普現華光三昧,直是一座舍利寶塔,能使遠近敬仰頂禮,散佈寶花妙香於持經之處,則供養可謂至矣!此所謂一人辦心,諸天辦供也。”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的原文是:【複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其意義為:佛曰:“須菩提啊!每有善男信女,並能受持讀誦此經,不但得不到人天的恭敬,卻被別人輕賤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他在前世有大罪業。既有罪業,則將來世,應該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受苦無窮,今以持經功德減其罪業,因為被人輕賤,就可以抵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