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我們猜想那主要是因為學校與課程結構方面的問題。從開始進入學校的那一刻起,大部分孩子就被這樣教育……答案已經被找到了。更有甚者:他們被教導說,成功就是學習那些有限的答案……從一名教師那裡吸收,然後在考試的時候準確無誤地反饋。但是那不是真實的世界進行變革的方式。上面提到的簡單問題是每天都在商業事務中被提及的典型問題,以便事情做得更好、更快、更便宜。
唐·柯怕格(DonKoberg)和吉姆·巴格諾(JimBagnall)在他們的著作……《全球旅行者》中建議用其他詞彙來鼓勵創新:成倍增長、分擔、消除、開脫、逆轉、分離、互換位置、統一、反常、迴圈、展平、擠壓、補充、浸沒、冰凍、軟化、蓬鬆、迂迴、增加、減去、減輕、重複、加強、噴出、抵制、保護、隔離、結合、象徵、抽象以及分析。
斯坦福大學的工程師詹姆斯·亞當斯(JamesAdams)建議列出那些會激怒你的事物,從此開始你的思考。然後他列出他自己的那些:軟木塞在酒瓶裡折斷,自動售貨機吞了你的錢而沒有給你東西,粘在汽車保險槓上無法被揭掉的貼上物,彎曲的檯球棒,沒放紙的廁所,滴水的自來水龍頭和“一隻襪子”。“如果你在十分鐘之內就寫完了你的清單,”亞當斯說,“那麼你不是由於患有感知或情感障礙而痛苦,就是過著一種反常的受到控制的生活。”
另一種技巧是致力於獲得百分之一千的突破。你做什麼才能夠快十倍、好十倍、便宜十倍呢?什麼是你的領域中的“絕妙的應用”:那個大大的“啊哈!”能夠把你的公司、你的學校或你的行業帶到新的成功頂峰?那就是微軟公司在計算機軟體領域裡達到的;是網景公司在國際網際網路的檢索器上所做的;是佳能公司在彩色影印機上所取得的成就。
假定在技術上有驚人的發展,透過某些操作方式在幾乎任何一個領域中都有可能達到百分之一千的增長。舉例來說,學習有關雜誌廣告和報紙排版的學徒期限是六年,學習有關書籍的排版需要五年的訓練。今天,有了電腦排版,任何一個合格的打字員都能把整整十一年的訓練壓縮到一星期之內完成。那麼,在你的領域裡,它將會帶來什麼樣的相似的突破呢?
在另一個極端,如果你一生只學一個日語單詞,那麼就學kaizen,它的意思是“不斷改進”。但是,它還有更多的含義。它意味著一種哲學:鼓勵行業中的每一個人,每天都對每件事的進步提出建議,譬如他們自身、他們的工作、他們的午餐房間、他們的辦公室設計、他們回答電話的習慣和他們的產品。
豐田汽車公司董事長豐田英二說:“日本工人的特徵之一就是他們既動手又動腦。我們的工人每年提供150萬條建議,它們的95%被投入實際的使用。”在尼桑汽車公司“任何一條能節省超過0。6秒鐘……如一個工人伸一下手或走半步的時間……的建議都被管理層認真地加以考慮。”龐大的日本電子公司……松下公司(Matsushita)每年從它的員工那裡收到650萬條建議,而且絕大部分被迅速地實施。
報道日本高質量管理和不斷改進運動的秘密超出了這本書的範圍。但是為了部分地檢測他們的方法的有效性,可以試著把初步的“不斷改進”用在你參與的任何一件事上。有一種優秀的方法是使用大衛·布芬(DavidBuffin)的六角星思考工具(Thinkkit)。員工或學生們被鼓勵提出一連串的新主意。教師或輔導員把每一個主意寫在一個個彩色的六角星上,再貼在一塊巨大的磁板上。然後這組人按照不同的主題和活動把六角星分類,並且選出大家都贊同的主要的、重要的主意。然後這些六角星被留下來,提示所有成員繼續大家已同意的行動方案。
我們更願意在商業活動中把兩種方法緊密結合起來:為策略的設計尋找絕妙的主意(什麼是將改變你的公司或行業未來的真正的重大的突破?)和“不斷改進”(你怎樣促使你所有的員工為那個事業的每個方面的提高而不斷奮鬥?)。用過分簡單的話來說,許多人會把“啊哈!”說成是美國商業成功的關鍵,而把“不斷改進”當成日本人的秘密武器。它們的“結合”是第三種方法。另一個大衛·布芬的創新:箭型行動圖極好地展示了這種方法,它同時又可以醒目的方式不斷提高大家已同意的目標和行動。
當然,許多大學會說他們一直在把思考作為邏輯學、心理學和哲學的一部分來教授。但大部分學校並沒有教那種已經被愛德華·德·波諾(EdwarddeBono)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