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眾目睽睽之下沉著鎮靜、秦然自若、思路清晰地傳達資訊和發表意見。這也是婷兒訪美時倍受讚揚的優點之一。)
沒遇到好老師,也要當好學生
就我們見聞所及,以及婷兒親身的經歷,我們遇到的絕大多數老師都是盡心盡職、對學生充滿愛心的。我們至今對他們懷有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遇到不太盡責的老師,是極為罕見的事情,對涉及到的學生們來說,的確是不大走運。可是如果家長能採取有效措施盡力彌補,也能夠使孩子成為優秀的學生。
婷兒上小學的頭幾年,運氣恰好有點糟糕。先是按戶口所在地分不到理想的學校,好不容易進了一箇中檔小學,卻又運氣不佳,遇上了一個不安心教學工作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為了圖省事,二三年級她佈置得最多的家庭作業就是整篇整篇地抄課文。
為了維護老師的威信,平時我們總是督促婷兒認真完成這些低效率的學習任務&;#0;一畢竟,對小學生來說,重視老師意見的好習慣比具體的學習內容更重要,決不能因為某位老師做得不夠,而使婷兒以為可以忽視老師的正確要求。只有在老師的安排會給學生帶來損害的時候,我們才會以“由家長出面向老師提出申請”的方式來阻止,而不允許婷兒自行對老師的要求打折扣。比如說,二下期末考試前夜,班主任居然安排學生把本學期的語文課文全部抄一遍!如此不合理的命令,我們當然不會讓婷兒執行,不然的話這一夜都別想睡覺了,第二天還考什麼試呢?但我對婷兒解釋的時候則既不作評價又不帶感情色彩,只是公事公辦地說:“我會給老師寫個條子,說明是家長安排你不抄課文而聽寫生字,因為你生字的問題更大,老師一定會同意的。”
由於班主任平時教學抓得不緊,考試的時候班上的成績自然不理想,於是她就以平時學得好、發言積極為理由,給不少學生用期末總評的方式“大方”地加分。二下期未婷兒語文考試只得了90分左右,老師也給她加到了98分。
為了讓婷兒對這種不過硬的成績有所認識,拿到成績單當天,我們先對老師的做法作出正面解釋,說:老師給她加分是因為她考得太差(當時的說法是小學一二年級95分才算及格),怕她灰心喪氣,然後問她:“考大學的時候會不會有人給你在高考卷子上加8分?”婷兒猜測道:“可能不會吧。”爸爸說:“不僅不會,而且差半分就可以讓你的名次落後成百上千名!同樣的道理,多半分也可以讓你的名次提高成百上千名。事實上,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因為這半分之差考上了大學或沒考上大學。”
我告訴婷兒:“要想取得過硬的成績,自我要求的標準一定要高。中國古代有一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法乎其上,得其中也,法乎其中,得其下也。。。。”爸爸接著解釋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照上等的標準去做,可以得到中等結果,照中等的標準去做,就只能得到下等結果。。。。”然後又舉了幾個例子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婷兒聽得口服心服,主動表態說:“我願意法乎其上。”我高興地把婷兒摟在懷裡,誇獎她有志氣,並自訴她,為了“法乎其上”,我準備帶她到李響哥哥家去取經。
李響是我同事的兒子,他熱愛學習,品學兼優,就在我們去取經的這一年,他剛被學校保送進四川省數一數二的重點中學,6年之後他又以四川省文科第3名的優異成績被北大錄取。他媽媽吳老師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非常有經驗,每年假期我都要帶婷兒到李響哥哥家諮詢一番。吳老師的經驗和李響哥哥的現身說法,不僅使婷兒少走了很多彎路,還使她養成了遇到“高手”就主動請教的好習慣,並把這些“高手”當作自己效仿的好榜樣。
吳老師告訴婷兒,小學三年級是小學生拉開差距的第一年,學生的智力因素和一二年級基礎的好壞都是拉開差距的原因、為了給婷兒留下明確印象,我故意問語文的基礎是什麼?吳老師說,語文的基礎無非就是識字、組詞和造句嘛。我又問是不是老師教的就夠了呢?吳老師說:“你要是隻想當中不溜的學生,那老師教的就夠了,如果你想當尖子生,就得自己主動把基礎打得更好。”
於是,我接過話茬就對婷兒說:“你是要當尖子生的對吧?那好,我們就在這個假期專門練習組詞和造句。”榜樣的示範和長輩們的一致提倡,向來是一種強有力的輿論力量。在這種氛圍下,婷兒接受得很痛快,也很高興。
補習語文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之後,二下的暑假婷兒就一直跟著我上班,我看稿件,她就在一邊把學過的生字每個字組4個詞寫在本子上。實在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