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克,就是花費40美元,在撲克之星網站的一個網上衛星賽裡拿到入場卷的;在他參加Wsop前,竟然沒有在現實裡打過一把牌!撲克之星網站還貢獻了2004年的金手鍊獲得者。而2005年的金手鍊獲得者和前兩者的唯一區別,不過是在另一家網站拿到入場卷而已。
第十三章 虛假浪漫(中)
在那些人的帶動下,2003年以後,衛星賽成了所有人爭取入場卷的主要通道——尤其是網上衛星賽。是的,我說過,當前面已經樹立好了一個高聳入雲的榜樣時,後來的人就可以充滿了幻想!
Wsop的無上限德州撲克比賽,從設立開始一直是一萬美元的報名費。但這麼多年過去,一萬美元對很多人來說都已經算不上什麼了,很多人都願意拿出一萬美元找找感覺。每年主辦方都要接待數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牌手。
而因為各種原因,比方說發牌員和巡場、比方說座位輪換……比賽地點馬靴酒店只能同時開打兩百桌、也就是兩千人的比賽。
所謂座位輪換,這是MTT和SNG最大的不同。舉個例子吧,二十個人打比賽,一開始分成兩桌,每桌十人。A桌一直波瀾不驚,而B桌很快就淘汰了兩個人,那麼就要從A桌輪換一個人去B桌。等到兩桌都只剩下五人,再併成一桌決賽桌——除了籌碼數量有多有少外,MTT的決賽桌就和SNG沒什麼區別了。
可是問題就在這裡,A桌把誰調過去?B桌淘汰了兩個人,從A桌調過去的人坐在哪個位置?併成決賽桌的時候,哪桌解散?解散的人怎麼安排位置?
不要小看這些問題,在德州撲克裡,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丹·哈靈頓所說:如果一個菜鳥每次都在巨鯊王之後行動;那巨鯊王一樣會玩得很差。
兩桌就已經如此複雜;而Wsop每次都是兩百桌同時開打!不能不說,Wsop主辦方的協調能力確實驚人。事實也確實如此,其他任何德州撲克比賽,最高的也不過一百桌同打。
但兩百桌也確實是他們的極限了;而報名的人實在太多,於是主辦方只能讓牌手們輪流出場——2006、2007年的Day1(所有選手的第一天比賽)都分成了A…E五天;2008、2009年的Day1分成了A…G七天,而2010年的Day1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十天!
如此規模龐大的比賽,令主辦方大感頭痛。於是,Wsop於2011年改制,報名費升到十萬美元(正因為此,龍光坤才不得不來澳門拼一把;他可以很輕鬆的拿出一萬美元,但十萬對他還是很困難的);但即便如此,目前已經確定了2011年Wsop參賽資格的人,仍然已經超過了五千;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著。
我和杜芳湖要打的這場衛星賽報名費是兩萬港幣,這大約相當於兩千五百美元,十萬美元除以兩千五,得到的數字是四十。也就是說,如果誰要從這場衛星賽裡突圍而出,拿到Wsop入場卷的話,他就必須擊敗三十九個對手。
這已經是個很小的數字了。2007年,有家撲克網站推出一項網上衛星賽,報名費只有50美分,大約合港幣四塊錢,即便當年的報名費只要一萬美元,但要想從那場衛星賽裡取得最後的勝利,也必須要踏過一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對手的屍體!(這是真實的,阿梅就報名參加了這場衛星賽,結果戰鬥了六個小時後,倒在第1206名,那把牌阿梅對A起手全下,某個對手對8跟著全下,公共牌出的是A5679……吐血狂鬱悶)
這種衛星賽,除了運氣之外,我真的看不出還能有什麼技術含量了……
無怪乎好幾年的Wsop金手鍊得主,都是從網站上殺出一條血路得到入場卷的。歸根結底德州撲克也是一種賭博,能從衛星賽裡拿到入場卷的,怎麼看都像是運氣旺到極點的人……
還在胡思亂想之際,一個穿著制服的巡場提醒我,應該填寫參賽卡入座了。
我坐在B桌3號位。面前堆放著整整齊齊的兩千五百美元籌碼;我看到杜芳湖坐在了C桌;而我們要關注的物件阿進、那個留著小鬍子、乾瘦乾瘦的人,坐在D桌。
參加這場衛星賽的,大多是經常在賭場裡混的鯊魚,彼此之間知根知底。因此比賽顯得很沉悶,似乎大家都做好了一場比賽打一天的準備。很多時候,都是某個人加註,然後大家一個接一個的棄牌。就像這並不只是一場衛星賽,而是Wsop的決賽桌一樣。
這把是我的大盲注。三家棄牌後,第四家那個山羊鬍子跟注,再一路棄牌到莊家,小盲注加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