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5 頁)
6。澹然:寧靜狀。
7。“悟悅”:悟徹了佛經的大道,心中很舒暢安樂。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感想的抒情詩。詩的內容是抒發了詩人的哲學見解。前半部寫他到禪院讀經,指責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誕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經的真正含義。後半部寫他認為佛家的精義與儒家之道有相通之處,但如何修養本性,卻難以精熟。然而,庭院中的景物,使他領略了生活的真諦,進而感到一種悟道後的快樂。前人評價此詩“本末立意遣詞,可謂曲盡其妙。”
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順宗時任禮部員外郎。憲宗時被貶為永州司馬,後又改柳州刺史。世稱柳河東。有《柳河東集》。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主將,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歌也有較高的成就。其詩峻潔奇崛,情致纏綿。錘鍊工密,音調和諧。雄深簡淡,迥拔流俗,各有風貌。
�
溪居
五言古詩
柳宗元
久為簪組束,
幸此南夷謫。
閒依農圃鄰,
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
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
長歌楚天碧。
【註解】:
1。簪組:這裡是做官的意思。
2。南夷:這裡指當時南方的少數民族地區。
3。謫(zhe2):流放。
4。農圃:田園。
5。夜榜(bang4):夜航。
6。楚天:永州古屬楚地。
【賞析】:
這首詩是柳宗元貶官永州居處愚溪之畔時的作品。全詩寫謫居佳境,舒適自在,得山水之樂趣,感到無拘無束,賦詩以記之。“閒依農圃鄰”、有“採菊東籬下”之概;“曉耕翻露草”,有“晨興理荒廢”之風。沈德潛評說:“愚溪諸詠,處連蹇困厄之境,發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間言外,時或遇之。”(《唐詩別裁集》卷四)這是很有見地的。全詩境界超卓,手法高妙,意在言外。
�
塞上曲
樂府
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
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
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
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
矜誇紫騮好。
【註解】:
1。幽、並:幽州和幷州,今河北、山西和陝西一部分。
2。遊俠兒:指恃武勇、逞意氣而輕視性命的人。
3。矜:自鳴不凡。
4。紫騮:紫色的駿馬。
【賞析】:
這首樂府歌曲是寫非戰的。詩由征戍邊塞庶幾不回,而告誡少年莫誇武力,抒發非戰之情。寫邊塞秋景,無限蕭煞悲涼,寫戍邊徵人,寄寓深切同情,最終不過與大沙漠共歸於沉寂罷了;勸世上少年、聲聲實在,句句真情。“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與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可謂英雄所見,異曲同工,感人至深。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京兆長安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曾任汜水尉、校書郎等職。後被貶官江寧丞,又貶龍標尉。安史之亂被刺史閭丘曉所害。《全唐詩》收其詩四卷,世稱王江寧,又稱王龍標。王昌齡是七絕妙手,《唐才子傳》稱他“詩家天子王江寧”。他的七絕可與李白並肩媲美,詩句洗煉,語言流暢,節奏明快,詞意蘊藉,在寫景抒情上達到了完美的境界。明代的李攀龍甚至推他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
塞下曲
樂府
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
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
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
鹹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
白骨亂蓬蒿。
【註解】:
1。黯黯:同“暗暗”。
2。臨洮:今甘肅岷縣一帶,是長城起點。
3。鹹:都。
4。“黃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