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子?孩子可能就會思索了,他可能會說:都不生孩子,人就沒有了,世界也就完了。
孩子問:中國為什麼要搞計劃生育,一家就生一個孩子?家長可以反問:如果隨便生,中國會成什麼樣?孩子就會自己去思考,尋找答案。
總之,用反問的方式來回答孩子,不但給家長稍加喘息的時間,也使家長由主角退居到配角的地位,讓孩子開始思考自己的問題,擴充套件他們的思考世界,他們的頭腦得到訓練。
為了不使孩子過分依賴家長來獲得所有的答案。做家長的可以保留一些答案,不全盤傾出,或者反問孩子,或者答一半問一半,或者啟發孩子。即使回答孩子問題時,也要留有餘地,留有孩子思考的餘地。
道理越講越明,思維在論理中發展最快。啟發孩子參與爭辯,使他們熱衷於討論,也是促進孩子思維的好方式。爭辯最能激發深思了,要在爭辯中取得勝利就要旁徵博引,就要動用邏輯思維。
討論能夠集思廣益,互相啟發,也會促進思維。討論的內容、爭辯的內容都是思維的內容,討論的結果、爭辯的結果是思維的結果。在家裡,家長要經常與孩子展開討論,展開爭論,引發孩子思考。家裡佈置房間、過節日、慶祝生日等活動也可以展開討論,讓孩子去思考最佳方案。這都能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
第29節:活動法
(9)幽默法
“幽默是一種機智”。心理學家在調查中發現,創造力強的孩子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他們比一般孩子更幽默。因此我們希望家長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讓笑聲充滿家庭。而不要總是板著臉訓孩子,過分緊張會束縛孩子的思維:
有位心理學家曾談過笑的巨大作用。他說:“當我還是學生時,曾參加了一位門下優秀學生特多的名教授的集會。令我吃驚的是,原以為很嚴肅的研究會,卻從頭到尾充滿了笑話。他們彼此自由自在地說笑,有發言,立刻引來各種意見,彼此討論。
不知不覺地我也與他們打成一片,在歡聲笑語中,我發現了不尋常的事:在談笑中,也包含了有關當天所討論的問題。大家的意見由於笑談而愈見明朗,嶄新的觀念也相繼提出。奇特的構想在自由奔放的談話中,一條條記錄下來了。
眼見這些情景,我似乎已發現教授門下人才輩出的秘密。後來,我專攻心理學,才知道當時的想法的確沒有錯。笑,可以解除緊張的心理,提高創造力,這對腦部正在發育的孩子影響更大。”
所以,家長要在家庭中創造幽默的氣氛,要鼓勵孩子多接觸幽默的人,也應允許孩子發揮一下幽默。不要孩子剛一幽默,家長就訓斥為耍貧嘴。
(10)活動法
活動往往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感興趣就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孩子思維的積極性。活動能使孩子的思維處於活躍狀態,對思維發展是很有利的。
適合孩子的活動很多,如音樂、舞蹈、體育、科技、小製作、書法、美術、戲劇、生物、動物飼養等等。孩子參加這些活動既能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又能發展思維能力。
要培養開拓型、創造型的孩子,就要讓他們到課外活動中去鍛鍊,到實際生活中去鍛鍊。如果整天把孩子關在屋子裡摳書本,不接觸實際,思維發展還是快不了。
閒逛也是一種活動。適當給孩子一點閒逛的時間,使孩子的大腦受到多方面的刺激,也可以發展智力。
上學的孩子不按時回家,到外面閒逛,一般來說母親是不允許的,主要是怕孩子出事,也許孩子晚回來家長會大發雷霆。在此之前,先請家長聽聽他閒逛的理由。也許他被什麼新鮮事物吸引了,邊看邊思索,長了很多知識也說不定,這種情況下就要告訴孩子應該打個電話回家,以免家長不放心,對於閒逛就不要責備了。
孩子們不能只學書本知識,他們需要了解社會。在閒逛中看到很多東西,學到很多知識,大腦受到的刺激會更多,無形中就提高了思維力。因此我們經常發現聽話的孩子腦袋並不很“靈光”,反倒是淘氣的孩子有了創造,因為淘氣孩子接觸社會的面更廣,大腦更加靈活。無限制的閒逛也是不行的,一是耽誤學業,二是危險。我們說的是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範圍內閒逛。家長應該掌握尺度。
當然,不能因活動而影響了基礎知識的學習。活動和學習要互相促進就必須合理安排,只要家長幫助孩子們分清主次,安排好時間,課外活動就會促進課內學習。
(11)感知法
感知是思維的基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