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思維是很有幫助的。
古代的人早就知道用為難法訓練孩子的思維了。傳說一位長者出題為難孩子,用一個銅板買最多的東西,老大買了木柴,老二買了棉花,結果老三動腦筋買了蠟燭,點著後亮光充滿了屋子。
現代家長更應該人為地為孩子設定困難,並啟發他們開動腦筋解決問題,在生活上也不要無限地滿足。所謂生存教育、挫折教育不但是意志的鍛鍊,也是一種思維的訓練。
第28節:保護好奇法
(6)保護好奇法
好奇可以引發人去探究,引發人的思維。當孩子問家長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時,家長不要呵斥,而要給以保護。同時還要創造條件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以促進思維力的發展。
給孩子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環境,讓孩子能時常從中獲得新奇的感覺,使他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嚮往。這是發展思維的重要條件。
家長可以將孩子的好奇心引向大自然。可以帶孩子到野外,到公園去觀察大自然的變化。比如讓孩子去池塘邊觀察小蝌蚪,看看它們是怎麼變成歡蹦亂跳的青蛙的,看看小蝌蚪是怎樣脫掉尾巴,長出小腿的……也許這種觀察,這種思維,會促使孩子成為一個生物學家。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到植物園觀察各種植物,讓孩子去探索植物為什麼要長葉,為什麼要開花,也許這種好奇會促使孩子成為一個植物學家。
好奇心是思維的前奏、成功的先導。對於孩子的提問,家長要有正確的態度:
第一,鼓勵。
對愛提問的孩子要表示讚許,並及時正確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大人對孩子的提問反應積極,可以使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滿足,這會促使他們更愛提問題,對什麼都感興趣,這對啟發思維有積極作用。但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往往忽視孩子的提問,甚至嫌他們提問多事煩人而粗暴地訓斥他們。高爾基曾經說過:“兒童的問題,如果只回答說:‘等著吧,長大了就會懂。’這等於打消了兒童的求知慾望。”
第二,啟發。
回答問題要有啟發性。要引導孩子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絡,鼓勵孩子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透過思考找出答案。
第三,存疑。
如果孩子的問題家長確實不知道,就要如實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我也不清楚,等我查查書或問問別人再告訴你。”事後,家長一定要真的想辦法查問清楚,儘可能給孩子一個滿意的答覆。
第四,引導。
有的孩子提的問題古怪、鑽了牛角尖,家長應該引導,而不要訓斥孩子,只要引導得法就可以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又不使孩子胡思亂想。
總之,對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要給以鼓勵與滿足,而且要教孩子學會思索。對孩子的好奇心千萬不要打擊,不要怕自己不會回答而丟了面子,就責罵孩子,如果採取這種態度,不僅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壓抑了孩子的思維,而且會使家長失去威信。
(7)為師法
當學生容易當老師難,難就難在不但自己要懂,還得讓別人懂,這就需要動腦筋,所以常說教學相長。平時孩子們都當學生,是被動思維,如果孩子當老師就要主動思維。要想讓別人明白,自己就更要明白,這就激發了孩子思維的積極性。
家長要鼓勵孩子當老師。可以從小培養他們當老師慾望,給他們提供幾個小凳子、一塊小黑板、幾支粉筆等。讓他們輪流充當老師,給其他孩子“上課”。
要鼓勵孩子將他的知識傳授給他的小朋友們,鼓勵孩子在教別人的同時提高自己。
你可以不時地讓孩子也教你一些東西:
“這道題我怎麼不會做呀,給我講講!”
“幫幫我,這個謎語怎麼猜不出來啊?”
“這個外語單詞怎麼說來著?”
“計算機出了毛病你看看怎麼辦啊?”
家長可以明知故問,可以裝不懂,讓孩子充當老師,在為人師的過程中促進孩子思維力的提高。
(8)反問……理論法
反問法就是孩子向家長提出疑問時,家長不回答,而反問孩子,促使孩子自己去思維的方法。當然反問時要適當給孩子指一點思路。
有些家長為了要應付孩子層出不窮的問題,疲於翻查資料。此時,偶爾用反問的方式來問孩子,也是不錯的,反問的方式,在於不要立即給孩子明確的答案。
如孩子問:人為什麼要生孩子?家長可以反問:人要不生孩子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