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4/4 頁)
戲中要思索,其中有推理、比較、概括,都能促進思維;遊戲中要動手,動手就要想怎樣動手,這也促進了思維;遊戲中還要動嘴,說話表達也是對大腦的訓練,可使思維流暢。所以,遊戲法是發展思維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2)激疑法
愛因斯坦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鼓勵孩子多發問,是發展智力的良方:
有一位與眾不同的數學老師,每節課將所授作業敘述一遍,隨即問道:
“有沒有問題?如果沒有,這堂課就結束了。”
其實,這位教師故意誘使學生深思。一旦學生提出問題,他就會露出比學生能解決問題時還高興的表情,讚揚說:
“問得好,你是很聰明的。”
漸漸地學生對尋找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家特別愛上這個老師的課,而且思維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
鼓勵孩子多思對孩子思維的發展是有幫助的。“疑者,覺悟之機也”。愛迪生的例子就很典型:
發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就愛思考,看到鐘錶滴滴嗒嗒響個不停,他就想,表為什麼會走呢?於是他就把表拆開、裝上,非要弄清楚鐘錶會走的原理。
當他知道氣球充上氫氣就能上天的道理後,他就想,人會不會上天呢?於是弄來一包能產生氣體的藥讓家裡的工人吃了,想讓他上天,結果弄得工人抱著肚子痛了半天。
當他知道雞孵蛋的情況後,就想人去孵行不行,於是自己蹲在雞窩裡老半天,直到父親到處找才找到他。儘管他的想法幼稚,做法可笑,但他愛動腦筋的習慣卻為他成為偉大的發明家打下良好的基礎。愛迪生能夠發明燈泡、電話、電影、蓄電池等等,與他從小養成愛思索的好習慣是分不開的。
第27節:具體方法
孩子在掌握一定的知識的基礎上,透過他們自己的思考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對孩子們提出來的各種問題或遇到的各種困難,家長要多啟發,多從側面揭示,儘量少從正面回答,不要事事都包辦代替。
當家長髮現孩子懶惰的時候,可以採用鼓勵加激將的方法。比如孩子提出個問題,家長說:“這個問題你還不會,你想想,準能想出來。”“這個問題你從某某方面去想想,比我想的肯定好。”
總之,家長要經常鼓勵孩子們想問題,多給孩子們設疑,激疑,孩子們的腦子就會越用越活,越用越聰明,思維的惰性就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