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如生活與教育的自然融合,兩條情節線索的合而為一,對於教育本義的拓展和探求,等等。這不僅是一部教育實用性和文學藝術性相結合的作品,在教育科學的研究和發展上也有其應有的價值。關於教育的方法、規律、本質、真諦,從這本書中能夠找到完整的答案和全新的視角。這些重要成果,都是獨一無二的創造。它帶給我們的啟示,遠遠不止於幾十個教育案例的精彩。用心領悟,與作者一道互動閱讀下去,自有發現和收穫,我們會離教育的春天越來越近。
走近大自然,尋覓教育的春天
這一年,北京的春天回來了嗎?望不見往年的沙塵漫天,卻不小心迎來了一場特殊的沙塵暴——非典。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歷史時刻,霍老師和她的學生們,要帶你去開啟孩子的智慧,尋找教育的春天。
有一週多了,美國某名牌大學教授、教育學博士納坦伯先生,一直住在北京星光實驗學校的招待所,霍老師組織的每一個活動他都要求參加。用教授自己的話說,“我是來給霍老師做學生的,做小學生。”因為霍老師是一位小學老師。
“我在美國研究過您的教育教學紀錄片,簡直出神入化。比如教那篇寫貝多芬的《月光曲》時,我發現您的眼睛會說話,孩子們從您的目光中就能受到啟發,真是和月光一樣美。您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小學的教育家。我很想知道,以您北師大高才生的身份,為什麼要來教小學呢?”剛剛慕名而來,納坦伯教授這樣問她。
在寬大明淨的會客室裡,霍老師給教授倒上一杯熱茶,用英語說:“請品嚐一下我們中國的飲料。”然後緩緩地坐下來,微笑道:“您不覺得孩子是最神奇的嗎,我是說一個人的啟蒙階段。這個時期如果沒有好的教育,一個天才也可能變得平庸;相反,如果教育符合了孩子的天性,平常的學生也會成為天才。”
幾天下來,這位教授被徹底征服了。他發現霍老師的課堂,不只在教室,還可以在校外,在社會,在自然界。
四月的北京郊野,已是綠意如織,黃苞點綴。孩子們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就像找到了自己的家,那麼親切,那麼歡快。郊遊隊伍的陣容卻有些奇特,大人孩子不分你我一通瘋玩,家長們也像小時候一樣,尋回了未泯的童心。這其中有一對母女,都是霍老師的學生。媽媽的名字喚作晶瑩,女兒的名字就叫童心。媽媽是一家大醫院急診科的護士,女兒就在星光讀二年級。
晶瑩是霍老師大學畢業後教的頭茬學生,一教六年,直到畢業。在孩子們眼中,霍老師就跟媽媽一樣;在霍老師心裡,他們的確就是自己的孩子。早上到校,課前霍老師給孩子們“晨檢”,看看小臉小手洗過沒有,還教他們怎麼刷牙,得豎著刷不能橫刷,以免傷了牙齦。可小孩子常是管不住自己呀,好習慣沒保持下來。霍老師就在班上做了一個實驗,找來一個雞蛋和罐頭瓶,灌上醋。她說:“雞蛋的外殼是堅硬的,好比我們的牙齒;醋是酸酸的,好比我們不刷牙的口腔。現在我們把蛋和醋密封好,過幾天,再看一看裡面發生了什麼變化。”沒過幾天,那個雞蛋變成了軟蛋!同學們從此都記住了堅持刷牙的重要性。霍老師還對做得好的孩子及時表揚,鼓勵他們的積極性。
在給孩子檢查衛生的時候,霍老師發現有長癬和患沙眼的,便設立了一個小藥箱,讓同學們自由報名當小大夫。晶瑩就是報名者之一。一下課間操,幾個小大夫背起小藥箱,用支廢棄體溫計光滑的一頭,給同學塗抹癬藥膏,用完“器械”還要消毒,或者滴眼藥水,還準備了好用的體溫表給大家測量,有異常的就得趕快到校醫處就診。後來這幾個孩子大都學了醫,其中玲玉成了聞名京城的大大夫,毛毛是一個有名的軍醫。晶瑩常在霍老師面前說起,自己不給老師爭氣,只是一個普通護士。霍老師卻不這麼看,她覺得人生成敗,成就大小,不能光看表面的職業或職位什麼的,人的內涵和本質不在於那些,人格和責任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她對晶瑩說:“不管你幹什麼,只要履行了你的責任,你就是老師的驕傲。”
女兒童心長得可愛,聰明伶俐,這會兒正用自己學來的稚嫩英語,跟納坦伯教授對話呢。她想告訴教授有關霍老師的好多故事,恨不能把她所知道的全都倒出來,比如自然日記,比如自然角。可是學會的英語詞彙十分有限,只好改用普通話了,可教授又聽不太懂了。已到社科院工作的黎明就給做起了翻譯,順便也講起了霍老師培養自己的故事。黎明受到過霍老師的無數次表揚,有些是小進步,比如每日睡前刷牙;有些竟是小錯誤,比如一次上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