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1/4 頁)
�緣鬧擲啵�加小�16 種:即白釉、紅釉、藍釉、黃釉、醬釉、青釉、仿龍泉釉、影青釉、孔雀藍釉、孔雀綠釉、青金藍(灑藍)、茄皮紫、回青、瓜皮綠、仿哥釉、仿汝釉等。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的單色釉,無論是民窯,還是御窯廠,都效仿宋代五大窯系。
後代人仿老祖宗的,當然是因為老祖宗的東西好。白汐就是老祖宗,她開始採土,練泥。將過濾好的胎泥,置於轆轤車的轉盤中心,一邊搖動轉盤。一邊屈伸收放,拉制出坯體的大致模樣。修坯完畢之後,將成形的胚體,放在木架上晾乾。
這一次,她要做的是鈞窯中十分罕見的一種單色釉——月白釉鼓釘三足洗。鼓釘洗,是仿造的青銅器樣式的一種筆洗。是鈞窯中常見的樣式。但正宗的鈞窯月白釉,十分罕見。史料形容為“鈞與玉比,鈞比玉美,似玉非玉勝似玉。”
那邊,童賓的瓷器已經進了窯子。她也手握錐子,進行修飾。鼓釘洗的造型製成好了之後,就澆上特殊調製的釉料,放進窯爐中焙燒。期間,火候的控制,還有燒窯的時間長短,也十分重要。等了一晝夜,才可開窯。
童賓和她,幾乎是同時開的窯。她看到,童賓做得是一件孔雀綠的單色釉碗。碗壁上,孔雀綠的綠,相當的晶瑩欲滴。而碗的內壁及圈足內施青白色釉。近足處暗劃仰蓮瓣紋。器足內施淡青白釉,這是典型的正德宮碗式造型。
但,她的月白鼓釘洗,也毫不相讓。
兩樣東西都擺在了桌子上。她先看童賓的孔雀綠碗。明代中早期,技術不發達。碗底常有塌,沾砂,放射狀刮削跳刀痕。但是童賓的瓷器,這些瑕疵都沒有。而且胎細膩,釉色正宗。雕刻的蓮瓣紋,刀法熟稔。顯然是大家手筆。
拿在陽光下,看胎的厚度——幾乎是半透明狀。說明碗壁極薄。欣賞完了。白汐不得不讚嘆一句:“很完美。”
童賓也拿起她的鼓釘洗看。斂口、淺腹、平底、下承以三雲頭足。外口沿稜紋兩道,其間環列二十枚鼓釘紋一週,近足處亦環列小鼓釘紋一圈十七枚。通體釉呈月白色,邊稜處呈醬色。筆洗中心,散落蚯蚓走泥紋。品相十分完美。
老祖宗的東西,老祖宗的手藝!童賓都愛不釋手這隻鼓釘洗了!
看完了外形,看底足——底施黃褐色薄釉並露部分灰胎。一共有二十三枚支釘痕跡。說明是採用了鈞窯的古法——支架燒製而成。
最後看碗壁的厚度——童賓也舉起東西,對準陽光。頓時,他驚呆了——碗壁居然折射出淡淡的霞光!這霞光似霰非霰,雪霽雲消一般的美麗。
放下碗,童賓承認了:“我輸了。”
霞光是什麼?是窯變。白汐燒出了窯變,也隱藏了窯變。當然技高一籌。
第二輪比拼,是釉上彩繪瓷器。
釉上彩是古代陶瓷的主要裝飾技法之一。指的是用各種彩料,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面上繪製各種紋飾。然後二次入窯,低溫固化彩料形成的彩瓷。通常包括彩繪瓷、彩飾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琺琅彩等。
在北宋,釉上彩瓷器是磁州窯一家獨大。她看過釉上彩,但沒怎麼親手做過。
白汐選擇做一件宋磁州窯白地黑花雲鳳紋四系瓶。她畫法不如刀法,但注重佈局。在瓶身外圍,加上一層提純細練的化妝土。再進行繪畫。花卉紋行筆舒暢流利,花形描繪普遍肥大飽滿,活潑多姿。將整個瓶身裝飾的滿滿當當。
進窯。燒製,又是一天一夜。
她托腮,沉思。知道這一輪是比不過童賓的,拿下第三輪,才可以取勝。至於第三輪,雖然心中有數了。只是不知道……能不能燒製成功。
不知不覺,日光西斜了。她忽然想起一件事。立即站了起來:“童賓,外面的時間,和我們裡面的時間。也是相對的嗎?!”
“不錯。”童賓正在喝酒,這酒不知道哪裡來的。他喝的津津有味:“我常常,就在這裡消磨時間。有的時候,兩三年都不出去。”有看她的樣子,笑了:“你也彆著急。打敗我,我就放你出去。輸了,我把你留在這裡,就是了。”
白汐無語,這裡就是窯子,瓷土,鈷料,銅礦……難道,和這些東西為伍嗎?!
不是每個人,都愛燒窯子為命的。起碼,她愛謝文湛勝過愛燒窯子。
大概看出她的不耐煩。童賓笑了:“這裡還有酒,還有房子,是我生前……住的地方。好山好水好風光。虧待不了你的。”
她要哭了:“可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