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哽咽著哭喊起來。
“蘇公子,奴婢找你找得你好苦。”
木樨下巴險些掉在地上,見蘇嵐一臉哭笑不得,便帶了意味不明的表情環臂站在原地。
帶著孩子上京尋親,這風流債真是了得。
作者有話要說:垂髫:髫(tiáo )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因以“垂髫”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
①謝公箋:宋代名紙,又名十色箋,為宋初謝景初(1019…1084)創制。在歷史上與唐代的“薛濤箋”齊名。這種紙色彩豔麗新奇,雅緻有趣。有十色: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楊文公億《淡苑》載韓浦寄弟詩云:‘十樣蠻箋山益州,寄來新自浣花頭。’謝公箋出於此乎。”
②嘲風:龍三子,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
☆、白首
梨花帶雨本該是極動人心扉的景緻,可這場面實在尷尬。蘇嵐只覺懷中女子如芒刺一般,將他整個人扎得坐立不安。也不顧女子哭得喘不過氣來,他伸手扶住女子肩頭將她拉開。“攏翠?”
攏翠面上一喜,低頭用袖子拭了淚福身說道。“公子還記得奴婢。”
木樨看這一幕故人相見正入迷,衣袖卻被人輕輕扯了扯。他微微側了頭,看見垂髫小童忽閃著一雙眼睛,糯糯說道。“姑姑很喜歡他吧。”
小孩兒話語很是篤定,木樨生了興趣,蹲□子將他拉到面前笑問。“你才多大一點,就知道這些事情?”
“情來不自禁。”童子歪頭一笑,唇邊兩個笑渦可愛非常。“姑姑這個樣子,南兒從沒見過。”
“情來不自禁?”木樨重複一句,拉著南兒的手站起身來。“姑娘一路奔波十分辛苦,樓中有女賓住的客房,梳洗過再敘舊可好?”
他這話一來為蘇嵐解圍,二來女為悅己者容,一番折騰下來攏翠早已發鬆釵落儀容凌亂。老宋帶了侍奉舞姬的婢女等在一旁,蘇嵐勸了幾句,攏翠便帶著南兒一塊去了。
剩餘的人也嘩啦作鳥獸散,只留他們二人屋裡屋外相對站著。
“美人在懷的感覺如何?”木樨抬手伸個懶腰,寬鬆的衣袖堆在一處,露出不輸女子白皙的手腕。
蘇嵐走到桌邊拿起空杯,杯底對著木樨賴道。“口渴得很,九公子賞口茶喝可好?”
木樨撲哧一笑,執了繪著荷花翠鳥的茶壺倒滿蘇嵐手中的杯盞。“這茶涼了好一會,正好解渴。”
語調如醃漬過的青梅,聽來便覺含了一絲綿綿酸意在牙根。蘇嵐一氣喝空了茶水,扯過木樨靠在自己懷裡,方沉聲道。“那孩子眉眼頗似孟嶢。”
“想必是他早先在外欠下的情債。只苦了那位小姐,還沒明媒正娶便為他生下孩子。”木樨嘆息一聲,南兒那樣早慧,生母定是極為聰穎的女子。
蘇嵐點了點頭回憶說道。“只有江南那樣的地方,才能孕出顧子衿。”腦海中浮現略微模糊的身影,一如江南三四月的春水,嫋亭輕柔。“攏翠是子衿的貼身丫鬟。”
木樨一副瞭然的表情,轉頭上下打量過蘇嵐笑道。“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也難怪人家姑娘還惦記著。”他慢條斯理說完,離開蘇嵐懷抱。
這話醋意滿滿,蘇嵐卻是十分受用。木樨這個樣子,定是愛極了他。“在九兒看來,我竟是這般璀璨溫潤。”他定定看著木樨,眼中寵溺之色盡顯。
木樨反倒被他盯得不好意思,笑了笑把話引到正題。“一會你看看那塊玉佩是真是假。”
那塊玉佩蘇嵐是見過的,丰神自初就有將墨玉雕成龍形玉佩賜給諸皇子的習慣。到了泱帝這朝也不例外,孟嶢
是泱帝三子,所得玉佩便是龍三子嘲風的樣子。墨玉墨底本就難得,何況製成龍形,民間並無人敢仿製。
他倆絮絮說著話,也不留神未關的門外藏著一人。攏翠雙手掩在袖中握得發白,身體微顫幾欲癱倒,仿似被狂風虐過的弱柳。
過了片刻,攏翠梳洗畢由婢女領著回到這裡。換過一身玉色的長裙,自腰部以下繡著幾枝柳枝,步履輕動間裙裾翻飛。木樨視線緩緩落在攏翠發上,見她綰了隨常雲髻,仍用那根銀簪固了,留一束髮絲垂在肩側。
果然不出他所料,攏翠仍是未嫁之身,之前梳成已婚女子的髮式,想必是怕路途上惹來麻煩。“我去瞧瞧南兒,姑娘可放心?”
她的一身打扮並未博得蘇嵐青眼,心中正有些忿忿,猛然聽到木樨說話,反應了一會才點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