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郡守和縣令卻不在,不知幹什麼去了,只有他的副手郡丞或者是縣丞,站在城門洞子裡指揮戰鬥,和陳勝軍激戰。縣丞指揮了一會兒,一不小心,卻被打死了。於是陳城守兵大亂,指揮失靈。
陳勝的隊伍遂像螞蟻一樣,紛紛衝城而進。原本可以憑藉堅城抵抗一兩個月的大城——陳城,遂被義軍拿下了。
陳餘和張耳
陳城,是個有名的大城,它曾是陳國的都城,地處現在的河南省東南部的淮陽地區。
陳勝進入陳城後,城中就有張耳、陳餘二人前來求見。張耳、陳餘不是農民,他倆都是聞名遐邇的大賢人,倆人從前都是戰國時代翩翩濁世佳公子,魏安僖王的弟弟信陵君魏無忌的門客。魏無忌是戰國四君子之一,曾竊符救趙,美名遠揚。
魏無忌的名氣如此之大,就連他的兩個門客——張耳、陳餘,也都攀龍附驥,成了蜚聲國內的人物。其中,張耳原是大梁(今開封市)人,他給當時大梁城裡的魏無忌當賓客(也就是門客)。後來,張耳被一個漂亮的有錢寡婦看上了,準確地說是被這寡婦的爹看上了,娶了這有錢的寡婦(你說這寡婦的爹算是能掐會算麼,如果能掐會算,怎麼會把女兒弄成寡婦?如果不是能掐會算,但把女兒嫁給張耳,卻是看對了炫)。張耳拿著岳父贈送的巨資到外面活動,當上了魏國外黃縣的縣令。張耳當了縣官,有了自己的勢力,於是也招養門客,家在當時汜水郡沛縣的劉邦先生,就曾一度遊走他門下,做了一段時期他的賓客。劉邦能夠當上泗水亭長,大約也和曾經在他那裡鍍金得到他的推薦信有關。當時為吏需要有人“推擇”,而張耳是個知名賢人,又是縣官,自然推薦信很有分量。
這些都是戰國時代的事。張耳是外黃縣令,大約有些政績,此外又養門客,這些門客到處遊走諸侯,結交豪貴,就可以傳說和擴大張耳的聲名。於是張耳就成了當時頗為知名的賢人。
陳餘也是大梁人,喜歡儒術,他的發家史跟張耳差不多,也是娶了一個富家大款的閨女,他跟張耳的關係特別好,好得要命,號稱“刎頸之交”,就是可以為對方去死。由於陳餘比張耳出道晚、年紀小,所以陳餘把張耳當做父親輩來侍奉。
秦國滅掉魏國以後,這爺倆作為魏國大梁人,都不想跟秦朝政府合作,秦政府也出資一千斤黃金和五百斤黃金分別購求他倆的人頭。可見他倆名氣很大,腦袋這麼值錢,並且肯定也是反秦言論很強,所以被通緝。
於是倆人就“亡去”(逃亡),改了名字,跑到了陳城的一個小區,當了看門的,職務叫里門監。
陳城裡邊的居民,和其他各個縣城、鄉的城裡的居民一樣,是按“裡”來居住的,裡類似現在的居民小區,但是有圍牆,“裡”裡邊還有裡吏,負責這個裡的治安、徵稅乃至組織和管理生產——當時的裡比現在的居民小區更像個社群,它不單單是個居住單位,同時是生產行政單位。這個裡,也叫做閭,或者有說法是,這個裡的大門,叫做閭。所以,“閭左”確實是個城裡的概念,所謂當初跟著陳勝的“閭左九百人”,不能簡單就說是九百貧苦農民。
有一天,負責里門治安的“里門監”陳餘犯了什麼錯誤,裡吏就把他按在地上,要打他。陳餘怒了,躺在地上想反抗自己的上司。裡吏管著整個裡。
張耳在旁邊急了,狠狠用腳踩了一下陳餘,瞪著他。
陳餘於是不敢掙扎了,於是裡吏“噼噼啪啪”把陳餘打夠了數,才放他一瘸一拐地走了。
事後,張耳引著陳餘到一片桑樹林裡,揪著他的耳朵數落他說:“你什麼意思啊,以前我沒跟你說清楚嗎?你為了受一點小辱就要和一個小吏拼死嗎?”
陳餘趕緊斂衽謝罪。
若干年後,天下大變,陳勝在大澤鄉振臂一呼,帶著數萬兵卒和六七百乘戰車,攻入陳城來了。張耳、陳餘也跑去見陳勝。陳勝及其左右,生平數次聽說過此二人的賢名,未嘗相見,如今一見,立即大喜(這說明陳勝那時可能早已不是個簡單的農民了)。
隨即,陳勝在進入陳城後僅僅數日,就召令陳城的“三老、豪傑”都前來開會計事。
所謂三老,是縣的中層官吏,具體是縣的下一級“鄉”的長官,算是官吏。而“豪傑”,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武林大俠,而是家裡有財有勢,養著眾多子弟賓客的人,是地主或者望族,也叫豪強家族。古書又常稱之為“豪人”“豪右”等等,後來漢朝有“寧負兩千石,莫負豪大家”的諺語,就說的是豪強家族比郡守還可怕。可見是對地方事務有強大影響力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