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頁)
一舉殲滅美艦隊。
在西南太平洋,麥克阿瑟的部隊已向荷屬新幾內亞北部進軍。盟軍5 萬地面部隊登陸的前一天,空襲過特魯克的第58 特混編隊出動了一批又一批艦載機,對日軍的3 個基地實施轟炸,使盟軍在沒遇到多大抵抗的情況下順利登陸。
當第58 特混編隊從荷屬新幾內亞島凱旋而歸時,途中又將800 餘噸炸彈傾洩到特魯克。島上日軍的機場、炮兵陣地、倉庫、營防和其它各種防禦措施又遭洗劫。攻擊中,美國攝影機緊跟在轟炸機後面,在轟炸後極短時間內,參謀部人員就能看到沖洗出來的照片,若發現有疑點,再進行補充轟炸。此次空襲特魯克,將日軍新近補充的200 餘架飛機全部摧毀,島上的軍事設施遭到重大破壞,特魯克從此一蹶不振。
在整個戰爭期間,美國沒有在特魯克登陸,僅僅是一再摧毀該島的防衛力量,使其成為“自生自滅”的一座孤島。
這時,日本大本營精心設計的“阿號作戰”即將開始。龐大的日艦隊傾巢而出,1188 架日機嚴陣以待,擺出了一副決戰的架勢,準備同美軍決一雌雄。
但是,決戰的海面究竟在哪裡?日本人為此爭得面紅耳赤。由於眼下麥克阿瑟的部隊已在比阿島登陸,直接威脅了菲律賓南部和帛疏群島的日本基地,日本人便估計美艦隊必將參加這一爭奪,於是調兵遣將決心和美軍在比阿島展開決戰。
正在這時,美強大的航空母艦編隊突然出現在馬里亞納海域,對塞班等島嶼進行了猛烈空襲並進行了炮擊,至此,決戰海面在馬里亞納顯然已確定無疑。於是,6 月13 日晚,豐田頒發了“阿號”決戰準備命令,一場重大的、關鍵性戰役——馬里亞納戰役打響了!
馬里亞納大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較大的一次海戰。海戰結果,美艦隊大獲全勝。此戰從此扭轉了太平洋戰爭中盟軍和日軍的力量對比。不久,逞威一時的日本帝國海軍就在萊特灣大戰中瀕臨覆滅了!
(景。:)
伏擊山本五十六
“噠噠噠。。”1943 年4 月13 日17 時55 分,美國珍珠港戰略情報部, 收到一條從太平洋艦隊無線電監聽站轉發來的日軍密電。密電很訣被破譯專家拉斯韋爾中校破譯了出來。電文是: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將於4 月18 日10 時抵達南太平洋戰區視察前沿島嶼。
拉斯韋爾中校深知這份電報的價值,他立即將電文送給了太平洋艦隊的情報官萊頓海軍上校。萊頓研究了電文後,立即親自駕車,直馳司令部。。
他走進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兼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的辦公室,將破譯的日軍密電,呈了上去。
尼米茲看了電文以後,不動聲色地說:“很好,希望你們繼續監聽。如有情況立即向我報告,不得遲疑。”萊頓剛離開,尼米茲上將立即把司令部作戰部的參謀總長找來,進一步研究電文,作出決策。
參謀總長看了電文以後,說:“你說怎麼辦?從空中伏擊他嗎?”
“是的,你想山本在日本軍界和青年軍官中有著崇高的威望,如果將其擊落,將會使日本震驚,造成日本海軍的混亂。。”
尼米茲司令又和參謀總長研究和制訂了詳細的空中伏擊山本的方案。4月14 日又將方案電呈羅斯福總統和海軍部長諾克斯。總統很快發回了電令。
4 月16 日黃昏,在美軍瓜達爾卡納島亨德森機場的指揮所裡,飛行中隊長約翰。米歇爾少校正和他的頂頭上司維克塞洛聊天。“叮鈴鈴”,電話鈴聲打斷了他們的談話。維克塞洛拿起了話筒,沒談上幾句,便命令米歇爾少校帶著蘭菲爾到司令部去接受密令。
當他倆驅車經過坎坷曲徑的山路,趕到司令部時已是深夜時分了。司令部作戰部裡燈火輝煌,一位陌生的少校等候他們已經多時了,他從保險櫃裡取出了一張印有“絕密”字樣的海藍色紙條,鄭重其事地遞給了米歇爾少校,說:“請照密令執行任務吧!羅斯福總統對此極為關注!”密令上寫著:第339 中隊P—38 戰鬥機務須全力以赴,及時趕去擊斃山本。
當米歇爾他們趕回營地時,已是17 日的凌晨。他們顧不上休息,忘記了吃早點,便立即和助手一起,標繪航線圖,確定飛行時間、伏擊地點。
米歇爾說:“我們重點是確定山木到達的時間,估計他會提前著陸,我們必須在9 點45 分行動。”
“但電報說是10 時整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