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4/4 頁)
理上戰勝敵人。
寧遠離京城遙遠,運輸困難,為了保障根草充足,袁崇煥帶領將士們開荒種地,屯田儲糧。寧遠的防禦一鞏固,關外流亡百姓和四方商人,紛紛來此安居樂業。袁崇煥鞏固了寧遠城防後,便帶領水陸馬步兵一萬二千人,到廣寧、右屯一線巡查,然後又把防線向前推進了二百餘里,在錦州一帶恢復了駐軍。
孫、袁復遼事業的成功,引起了禍國殃民的太監魏忠賢等人的妒忌。大學士孫承宗遭排擠被迫辭職了,魏忠賢的黨羽高第繼任了遼東經略。高第是個不學無木、膽小如鼠的人。他認為關外肯定是守不住的。所以一上任就下令錦州、右屯等地的守軍退守山海關。袁崇煥堅決反對,斬釘截鐵地說:“兵法雲‘有進無退’,既然三城已復,怎麼可以輕撤呢?錦州動搖,山海關便失去了屏障。”高第不但不聽袁崇煥的意見,反而主張放棄寧遠和前屯。袁崇煥堅決不同意。高第一氣之下,硬把寧遠以北的駐軍匆匆撤到關內,丟下十多方石軍糧。老百姓再次逃亡,許多人死於溝壑之中。
後金太祖努爾哈赤自孫承宗守遼之後,四年不敢出兵侵擾。只得派兵在瀋陽大造宮殿,鳳閣龍樓,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宮殿建成,努爾哈赤決定遷都,於是率領六宮后妃,滿朝文武齊至瀋陽,改瀋陽為“盛京”。不久,努爾哈赤聽說孫承宗被罷了官,心中大喜。他對諸貝勒和大臣們說道:“明朝用高第這等無能之輩為經略,定會不戰而逃。哈哈!”諸大臣連忙祝賀:
“大汗洪福,此乃天助我主成就大業。”
努爾哈赤喜之不盡,忙於1626 年初,親自率領八旗兵十二萬大軍,渡過遼河,穿過撫順,包圍了寧遠,打算南下入關,而後嚮明朝京城逼進。當天,努爾哈赤率領呈太極等來到寧遠城下,勒馬瞭望,感慨地說道:“好一座堅固的城池!”接著,他又指著後金兵說道:“大金兵鐵蹄下無完城,寧遠雖堅,豈能擋我精兵!”說罷,又轉身問孫哈兔:“卿意若何?”孫哈兔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