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大將劉宗敏的一方五千騎兵殺到,一陣殺退明軍,救了李過。劉宗敏見李過面部帶傷,況且李過又是李自成的侄兒,不便責備他。李過自己卻說:“我輕敵冒進了,沒有聽將軍的話,請將軍懲治吧。”
劉宗敏一笑說:“小將銳氣可嘉。以後注意不可盲目輕進。”
天大亮時,闖王李自成進入朱仙鎮。此時明軍已退到朱仙鎮東南十餘里的水坡集去了。
闖王手下猛將郝搖旗前來向闖王請示說:“敵人退至水坡集,正可一舉殲滅之。”
闖王說:“且慢。先不煩將軍虎威,我自有妙策。請將軍午後邊到嶽王廟來會商。”
午飯後,李自成召集手下將領劉宗敏、郝搖旗、李巖、袁宗第、李過、劉芳亮、宋獻策、牛金星、田見秀、羅汝才等人在嶽王廟會商。李自成先讓大家發表了一陣見解,最後說:“大家的主意歸納起來是不是這樣的,就是:
斷賈魯河之水,以絕敵軍水源;離間左良玉和丁、楊的關係;還有就是攔擊逃敵。”諸將一致稱“是”,於是,李自成便分撥人馬,各司其職。鄭說明軍退至水坡集後,左良玉紮營於東邊,丁啟睿與楊文嶽駐紮在西邊。兩處官軍貌合神離,左良玉瞧不起文官出身的丁和楊,而了啟睿和楊文嶽厭惡左良玉的擁兵跋扈。
這天清晨,丁啟睿和楊文嶽的營寨忽然遭到李自成軍隊火炮的轟擊,炸死炸傷多人,而左良玉的營盤卻未遭襲擊。丁、楊二人心中大疑,便在一起商量。
楊文嶽說:“督師大人,李闖賊不轟左良玉兵營,專轟我們,這是為何?”
丁啟睿說:“我此次奉帝命督師,就是要督左良玉。李自成攻破商丘時,對左府加意保護,況且,左良玉的養女就在闖營,被李闖夫婦收為義女。。。
不可不妨他叛國投敵呀!”
楊文嶽說:“不如把他叫來殺了。。”
丁啟睿連忙搖頭說:“不可、不可輕動。他擁兵十餘萬,又無聖旨叫誅戳他,如何可以殺他?且看動靜再說。”
這一天天剛擦黑,楊文嶽營前的衛兵只見一人騎馬由西而來,向東疾馳,衛兵一齊放箭,那騎馬的丟下一隻紅布包便又折向西逃去了。衛兵快上前拾起紅包,只覺得沉甸甸的,開啟一看,內有金條一百根,並有一封信。衛兵們不敢私分,攜包來見楊文嶽。楊文嶽讓衛兵捧著包一同來到丁啟睿處,並說明情況。丁啟睿開啟信一看,罵道:“反了!”於是把信給楊文嶽看,原來信中寫的是:“謹以黃金百兩奉左將軍麾下。一切按所約行事,耑候佳音。
。”
丁啟睿立即起草文書,令人去奏聞崇禎帝,具言左良玉反狀。不料遞送文書的人被李自成軍俘獲,李自成看了文書後,用善言撫慰送書人,告訴他,只要把文書送到左良玉處,便是大功。李自成派了五名勇士,陪送書人直把丁啟睿上奏左良玉反狀的文書送至左良玉營前衛兵處,立即返回。
再說左良玉的十餘萬人馬,因賈魯河水被截斷,天氣又熱,加之連月抗旱,搬運飲用之水十分不易,兵士們叫苦不迭。左良玉正打算與丁啟睿、楊文嶽商量對策,忽得衛兵送到的丁啟睿奏請斬處自己的奏本,大驚,心想:
“與其他來殺我,不如我去殺他。”但一轉念,又想:“與其我去殺他,不如讓李自成去殺他!”
於是,左良玉也不與丁、楊二人商量,當夜拔寨撤走。
到天亮時,丁啟睿,楊文嶽才發現左良玉的人馬已撤離,二人大驚,忙令拔寨南撤。幾萬人馬一片混亂。
此時,李自成早已佈下了多路伏兵,以逸待勞。
李過、袁宗第率兩萬騎兵去追擊左良玉,只追不打。劉芳亮率一萬五千騎兵去水坡集收拾殘餘官兵,羅汝才率兵追擊丁啟睿、楊文嶽。郝搖旗率兵追擊明將虎大威部。
明軍被闖王各路追兵打得懵頭轉向。丁啟睿、楊文嶽也不顧手下人馬,急急若喪家之犬遠遁去了。
左良玉到底是個將才,帶兵後撤中雖有紛亂,大體還列成行伍。左良玉回頭望望追兵,只見一面“袁”字大旗與一面“李”字大旗離自己仍有三四里之遙,所以,想停下休息也不能。但若回軍交戰,又怕闖王后續部隊跟上,於己不利,只得帶領疲憊軍馬不停步地走著。
時間已是晌午過後,左良玉的人馬飢渴疲勞,有些兵卒已漸漸跟不上大部隊,他們就被李過與袁宗第的追兵輕易地俘虜過去。
左良玉催兵速進,但前面的軍隊停止了。左良玉大怒,策馬由中軍奔向前,忽見一員將官來報:“前有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