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2/4 頁)
因為有錦曦家帶過來的四個長工還有蔡慶陽,以及春柱和大牛二牛他們的幫助,靈堂很快就佈置好了。請的是詹家的道士,算上敲鑼打鼓的,一共來了八個人。
在上祠堂的兩面牆壁上,掛上了人手繪製的十殿閻羅畫卷。畫卷是黑白兩色,畫在白色的布上面,一看就是有些年頭的樣子,邊邊角角都發黃髮黑了。
法事要等晌午後才開始做,上晝,老梁家的親戚們要過來弔喪,也就是土話‘送花圈’。
譚氏的喪事比較倉促,主要是考慮到天氣炎熱的緣故,昨夜後半夜梁愈忠就派人去縣城給梁禮輝梁禮勝他們捎話,也給了千里香的孫玉寶他們把信。
很快,祠堂外面開始傳來鬧動,應該是有親戚過來送花圈了。於是,守在棺材兩側的人紛紛往祠堂門口跪迎去,楊氏和梁錦蘭母女乘此機會,趕緊起身隨著人流去了祠堂門口。
祠堂門口,擺著幾排的稻草蒲團,梁愈林披麻戴孝跪在最前面,後面依次是梁愈忠梁愈洲,再往後便是其他人,媳婦們孫女們跪在最後面。
錦曦抬眼瞧見祠堂前面的路上,走來一支敲鑼打鼓的隊伍,走在前前面的是孫玉寶,後面是琴丫和孫玉霞攙扶著的孫老太,再往後面,孫大虎,舉著大花圈,孫二虎挑著一擔籮筐,後面跟著的幾人都是孫家溝的熟悉面孔。
老梁家這所有的親戚裡面,距離最遠的便是三房孫氏的臉家孫家溝。
可是,這過來弔喪最早的,卻是孫氏的孃家,看那肩挑擔提的東西,圍觀的村人們都在嘖嘖稱歎!
孫氏跪在那裡,雖然垂著頭,但錦曦卻隱隱感覺孫氏的腰桿挺得很直。
沒錯啊,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尤以古代為緊。這女人的孃家給力不給力,確實關乎要緊啊!
孫家的弔喪隊伍靠近祠堂門口時,梁家這邊開始燃放起炮仗來迎接,在震耳欲聾的炮仗聲中,以梁愈林為孝子打頭陣,老梁家人一窩蜂的朝著孫家溝過來的人磕頭,一個個都跪行著抱住孫家溝人的小腿,哭的撕心裂肺……
這樣的陣勢,錦曦還真是頭一回經歷,孫家溝的人被招待去了老梁家落座。緊接著過來的。是崔喜鵲的孃家,然後是縣城周家也派了管家過來燒香,跟梁愈梅有婚約的張大強家,是張屠戶帶著人過來送花圈。隊伍中張大強耷拉著腦袋。跟在張屠戶屁股後面。
梁愈洲和梁禮勝從地上爬起來。漲紅著眼衝進張家的隊伍裡,一把揪出張大強,梁愈洲一拳頭就把張大強揍倒在地。梁禮勝撲上去。狠狠給了張大強幾腳。張大強也不還手,捲縮在地上,任憑他們倆拳腳相加。
張家那邊過來的人想求拉架,被張屠戶攔住。最後是梁愈忠上前去,將他們給分開了。
“張大強,你他 媽 的混 賬,要不是你,我娘就不會把命給搭進去!這筆賬,等老子送娘歸山,再跟你小子細算!”梁愈洲被拉開的時候,還在那裡猙獰著朝張大強咆哮。
張大強被打的鼻青臉腫,從地上爬起來,一聲不吭。
“畜生,進去給你岳母大人磕三個響頭,就有多遠滾多遠吧!”張屠戶冷聲道,張大強耷拉著腦袋,垂著手跟著進了祠堂,磕完了頭趕緊夾著尾巴滾了。
已經是日上三竿,所有前來弔喪的親戚朋友都到的差不多,老梁家擺了喪事酒席,由管家蔡金山和老梁頭一道招待著落了座。但惟獨少了一門親戚家還沒有來,那就是楊氏的孃家,梁錦蘭的婆家,村西口的老楊家。
就在眾人竊竊私語,梁愈林自個都等得心煩氣躁,不停的去祠堂門口張望。又回來責問楊氏和梁錦蘭,楊氏和梁錦蘭也都詫異的很,楊氏是昨夜就隨梁愈林一道回村的,梁錦蘭是今日天剛剛亮就過來了,也不知情。
“昨夜我們散開的時候,大舅哥和大舅嫂明明都約好了今日過來送花圈,這人都來齊了,他們搞什麼名堂!”祠堂外面的一條夾巷裡,梁愈林急躁的朝一問三不知的楊氏母女倆追問。
楊氏也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拽住梁錦蘭,詢問她。
梁錦蘭也是表示不解,道:“昨夜楊峰一宿都沒有家來,今早我出門的時候,都還不見他人,指不定婆婆公公那是因為他給耽誤了!”
梁愈林一聽,眼睛瞪起來,道:“啥?昨夜咱都那會子才散場,他還跑去外面了?那麼夜深不歸家,你就這樣由著他?”
梁錦蘭不以為然的撇撇嘴,極其自信的道:“爹你別小題大做,別說是一宿不歸,就是十宿不歸,他也甭想在我眼皮子底下翻出什麼么蛾子來!”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