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第2/4 頁)
已經撤下來的耶律石眼見李茂騎兵出動,雙眼瞪出了血,下令回身接戰。其餘契丹高階軍官也認為這是他們難得的翻盤機會,東高鎮的牆高,我們拿你無可奈何,你們出來遛馬,那真對不起你,我要拿你的人頭來出口鳥氣。
數百契丹騎兵立即集合起來,以耶律石為核心,迎著第三師發動了反擊。
大海上巨浪惡狠狠地撲打礁石的時候,氣勢逼人,契丹人滿腔怒火誓死復仇時,氣勢更甚滔天巨浪,但二者的結局都是一樣的,破碎。
兩支騎兵第一次正面撞擊中,耶律石就被人一刀劈落馬下,他挽了個漂亮的刀花,顫抖的手已經穩若泰山,他的目光瞄定了對方的三個人,準備來個三連擊,卻不想第一擊尚未成功,自己就被人一刀劈落馬下。
耶律石沒死,卻做了俘虜。
臨時拼湊起來的,寄予了巨大希望的契丹騎兵,瞬間土崩瓦解。
奚王誨洛可勢若瘋虎,一頭衝進了契丹敗兵陣中,左砍人頭,右劈馬臀,被嚇破了膽的契丹人只顧跑,任由他劈殺而無一人反抗。
兩支騎兵似兩股颶風以東高鎮為軸旋起了滔天殺氣,將城外的那道死亡之環衝了個支離破碎,蕩了個乾乾淨淨。
李茂審時度勢,命四門洞開,步軍出動打掃戰場,打掃戰場的首要任務就是補刀,凡是沒嚥氣的敵人,一律在要害處補上一刀,確保其死透。
東高鎮還要面對更兇悍的對手,現在沒有精力侍候俘虜。
當最後一匹契丹馬消失於視野後,又過了一盞茶的功夫,李茂才命吹起號角,宣佈勝利,城內城外,城上城下,男男女女,一片歡騰。
第470章 契丹人的錯判
李茂沒有死,非但沒死還登上城頭親自指揮了這場守衛戰,這是所有守城者親眼所見,而前幾日還在逃的殺人兇手秦墨和兵變主謀祝九此刻全都站在他的身邊,親如一家人。
這是怎麼一回事,城裡無人能回答的清,但城外攻城的敵人顯然對此看的更清楚,他們中了漢人的詭計,李茂、金道安、文書丞、鄭孝章、常木倉、祝九、秦墨這些人合夥演了一齣戲,一個詐死,一撥假意反叛,故事曲折,引人入勝,結局卻很悲催:
他們被哄騙到了城下,首領被謀害,他們的悍勇無畏被利用,他們發動了一次荒唐的自殺式攻擊,然後他們全盤崩潰,只能引頸待戮,接受敵人的肆意屠殺。
耶律德隆的屍體被搶了回來,耶律石卻做了對方%選%書%網%x%u%a%n%s%h%u%。c%o%m的俘虜。
契丹人的習俗是長老決定族中所有大事,夷裡堇只是忠實的執行者,只有在戰時長老的權力才會受到限制,畢竟戰場上瞬息萬變,容不得一幫老傢伙從長計議。
按照習俗,最高軍事長官夷裡堇重傷或陣亡而不能履行其職責時,將由順位的副手迭次指揮軍隊,這在一個正常部落並不需要多長時間,畢竟軍情之急勝過救火,容不得半點拖延,但對喀山部卻是一場災難。
因為喀山部不能算是一個正常的部落,他只是契丹實力最強的迭剌部的一個分支,族內沒有長老,只有首領兼軍事主官夷裡堇和監押長老。
夷裡堇因故不能履行職責時,副手順序接掌指揮權前需要得到監押長老的認可,這往往是一個相當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因為監押長老由本部派遣而非出自喀山部內部,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將要和繼任者討價還價,直到雙方的利益都得到兼顧,這一過程才算完成,代理夷裡堇上位,戰事繼續
。最新章節全文閱讀
現在還有個麻煩是,喀山部夷裡堇耶律德隆的第一順位副手遠在本部駐守,第二順位副手耶律石又成了俘虜,而第三順位副手則陣亡於亂軍中,第四和第五順位副手雖都還健在,卻因二人條件相當,而成為天然的競爭對手。
因為這個緣故,契丹人退兵三十里的松木關,閉營解決內部問題。
松木關的一大特色的是對外它是道關,對內是道險關,李茂要想拿下重兵防守的松木關也將付出慘重的代價,他們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損失也不小,眼下尚無餘力攻打此關。
契丹人遭遇了自遷居遼東以來的第一次大慘敗,僅僅只是半天時間他們就損失了一千六百名精銳的戰士,且德高望重、腹有韜略的夷裡堇也在混戰中重傷而亡,這場仗打的糊里糊塗,輸的極度窩囊,若非東高鎮守軍勢力太過弱小,指揮者又過於謹慎,此刻他們早已經一潰千里收不住腳了。
此時此刻沒有一個契丹人敢站出來說“撤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