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針——磨、苦、闖、搏。
在容天尊四字方針的薰陶下,容詩棉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最終都成為國家的棟樑,而容詩棉自己也走上實業救國的途徑。
容天尊那個時代,是中國各種思潮混雜不堪的年月;各種愛國的政治口號甚囂塵上空喊不休;容天尊只認一個理——實業救國。
容天尊實業救國的目標是人的吃和穿,他先後興辦了麵粉廠和紡紗廠;將外國人壟斷中國的麵粉銷售權和布匹銷售權逐漸爭奪過來。
到盧溝橋事變前,容家在全國已有十幾家麵粉廠、紡紗廠、鍊鐵廠、發電廠、造紙廠、製造廠。
為了使紡紗的原料——棉花真正實現國內供應,容天尊不得不動員自己正在學習醫學的二女兒容詩棉上英國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
這種作法看似陳舊老套,但卻是容天尊向國外壟斷資本發起的進攻的號聲——中國要富強,就得有自己的科研人才;而容詩棉就是第一批被父親派向國外的科研人才。
無可置疑,華夏民族古代的種植技術絕對世界一流,可那畢竟是古代;進入近代,華夏民族遠遠落在西方人的後頭,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還要抱著華夏天下第一的觀念招搖過市,只能是白痴索做的事情!
承認落後才是明智之舉,而只有承認落後才能迎頭趕上。
彈丸之地大不列顛能像早晨**點鐘的太陽,引領世界幾個世紀;使殖民地遍佈地球的角角落落,這與他們不斷地改進生產技術,重視科學研究是分不開的。
因此,容天尊讓自己的閨女棄醫學農前往英國不失一種明智的選擇。
當然了,容詩棉對父親的決定是抱抵制態度的,這是因為她馬上就要成為一個醍醐灌頂的醫生,還是專長外科的醫生;可是父親卻固執己見,讓自己上大不列顛島學習棉花種植新技術。
容詩棉當時痛父親,說他是山旮旯的老棒子不識時務,可父親卻振振有詞:“學習種植並不耽誤你做醫生呀,更可況大不列顛是世界上西醫技術最好的國家,那裡的醫療器械,領先中國一個世紀!”
在父親竊竊不休叨擾下,凝視著父親已經斑白了鬢角;容詩棉屈從了,心想父親這樣的決定,全是為了民族工業的興旺。
思想顧慮打消後,容詩棉才登上前往英倫半島的渡輪。
英國的城市、鄉村自然有自己的獨特的地方;到那裡後很快進入棉花種植新技術的學習階段;還在倫敦幾家大醫院觀看了影像演示,外科手術體驗;容詩棉可謂春風得意馬蹄鏑;但異國他鄉的飲食容詩棉卻適應不了,有時候一整天就不吃飯。
這時候,容詩棉和關錦璘相遇了,關錦璘是國民政府公派的留學生,比容詩棉早一年到達英國;見容詩棉身體消瘦,面容憔悴,才知道她不習慣英國的飲食導致面黃肌瘦。
關錦璘心疼容詩棉,便就循循善誘從講述英國的衣食住行開始而灌輸更多的飲食常識。
關錦璘和容詩棉行走在大不列顛島的北海岸上,腳底下是喧囂騰鬧的海水。
兩人選擇一個淺灘處坐下去,**著雙腳輪番拍打時近時遠的浪花;容詩棉便像百靈鳥一樣釋放出銀鈴般的笑聲。
關錦璘見容詩棉笑得可愛,便就款款說道:“容姑娘,來英國了就得隨鄉就俗,逐步熟悉這裡的生活習慣!”
容詩棉聽關錦璘這麼來講,便就勾著腦袋看了他一眼道:“英國人有什麼生活習慣?”
關錦璘笑道:“我們重點說吃吧,英國人的飲食習慣是早晨起床前要喝一杯較濃的紅茶,俗稱‘被窩茶’;早餐以燻鹹肉、燴水果、麥片、咖啡、雞蛋、麵包等為主;午飯較為簡單,有時只吃三明治;晚飯則比較講究,習慣吃些烤鴨、烤羊腿、牛排等菜餚和口味比較甜的點心。
容詩棉咯咯咯笑道:“這個我一時半刻還真接受不了,詩棉的飲食習慣是大米兼麵粉;早餐吃粥或泡飯,中午吃米飯,晚上既吃米飯又吃粥或泡飯。麵粉多數用以調劑,品種有面條、餛飩、麵餅,簡單的是吃麵疙瘩;佐餐品除蔬菜外,葷菜有雞、鴨、魚、肉等!”
關錦璘道:“我們的生活習慣當然也很好,可是含澱粉的食品吃得多就容易生病!而英國人從這一方面似乎比我們科學!”
關錦璘說著振振精神道:“英國人烹調菜餚用油較少,清淡,調料很少用酒;鹽、醋、胡椒粉、色拉油、各種酸果等都放在餐桌上由客人自己選用;烹調方式上以清煮為主,蒸、炸、燴為輔!稍加分析就不難看出,英國人的飲食理念雖利弊兼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