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部分(第3/4 頁)
,面對阻礙,那都是雷霆手段。
這和劉健是不一樣的,劉健的手段,一般都是讓人覺得如沐‘春’風,可,曾毅帶給人的感覺,是雷霆之勢。
或許,人隨著年紀的增長,其手段也會逐漸的消除暴躁。變的溫和,但是,也有人從年幼到年邁,一直都是同樣的手段。
而在劉健看來,曾毅就是這樣的人,曾毅會運用各種的手段,但是。其卻是最喜歡運用雷霆手段的。
哪怕是到老,可。這種喜好卻未必會有所改變的。
而且,曾毅骨子裡所展現的觀念,和劉健的觀念不同,若是這些個原因,曾毅只是和其中一條有所碰觸,那,劉健或許還想收曾毅為徒。
但是,這些個所有,全都和劉健有所差異。那,劉健自然是不願意在收曾毅為徒了。
收徒弟,本來就是傳承衣缽的,不怕徒弟比師父更進一步,這是作為師父更想看到的。
但是,卻不能是完全截然不同的,若不然。豈不是等於衣缽斷了傳承?
而且,還有一個更為讓劉健擔憂的,那就是曾毅的才智,無人能及,就算是他劉健本人,若曾毅真想算計他。怕是也會不小心著道的。
若是曾毅真的拜他為師了,指不定,用不了多長時間,曾毅就能把他劉健的那些個‘門’人弟子,全都‘弄’的和他站在一條線上,相反,卻架空了他。
這看似不可思議。但是,歷史上並非是沒有發生過的。
而且,只要曾毅仍舊對他劉健尊敬有加,有些苦楚,就是劉健本人,怕也說不出來的,這種事情,若是說他目無師長,那是有些不夠格的。
但是,若說他是一個好學生,又肯定不是。
所以,這種事情,若是真的發生,其實,就看其本人的行為了,若是其能為國為民,自然有個好名聲,若是相反,那,肯定各種大帽子扣上,欺師滅祖什麼的。
可問題是,曾毅是這樣的人麼?
可以肯定的是,最起碼現在,曾毅不是那種‘亂’臣賊子,相反,極為的聰明,這也就意味著,一旦曾毅拜入他的‘門’下,指不定,真的把他的那些個‘門’人故吏都給拉走了,到時候,偏偏,他還沒什麼話可以說的。
畢竟,曾毅雖說是架空了他的權力,可只要對他尊敬有加,那在世人眼裡,就是好學生,至於所謂的權力,這隻能意會,無論是誰,也不能說出去的。
若不然,只怕是他自己的名聲先毀了。
所以,劉健現在,反倒是不樂意曾毅拜入他的‘門’下了,若是楊廷和在提起此事,怕是他就要自己找藉口給推了。
對於劉健似誇讚又似諷刺的話,曾毅聞言,卻是沒有絲毫生氣,只是微微一笑,道:“此事,本官也是破不得已而為之。”
“說起來,這事,也是本官識人不明,當初,還是本官力薦屠庸擔任錦衣衛右監察官一職的。”
“如今,卻是出了這等事情,是本官識人不明啊。”
曾毅這麼一說,看似是往他自己身上攬錯,可其實,卻等於是把錯推到了屠庸的身上,人心難測,誰能看破人心?
就算是曾毅識人不明,誰還能如何他,至多,也就是日後小心,別在錯眼識人也就是了。
而原本,屠庸是錦衣衛的人,可,經曾毅這麼一說,卻等於是這事情,和錦衣衛無關了。
見對面的幾位閣老有想要開口的,曾毅卻是滿臉愁容,率先開口,雙眼懊惱的看著劉健這位內閣首輔:“元輔不必安慰本官,此事,乃是本官之錯。”
曾毅的話,讓劉健這個內閣首輔立時就愣住了。
安慰?
劉健愣神,心裡卻是就差對著曾毅破口大罵了,這曾毅,真是可惡至極,他這開口還沒說什麼事呢。
曾毅就說是要安慰他了。
就沒見過這麼不要臉面的,可,曾毅都這樣說了,劉健總不能說,我沒準備安慰你,這不是成心找事的嗎?
嘴角‘抽’了‘抽’,劉健終究是嘆了口氣,忍住了心中的怒火:“此事,也怨不得曾大人,這世上,誰能看破人心?”
“曾大人當初,也是一心為國,豈能料到這屠庸,一介文人,在士林當中也有不小的名望,誰知其竟然行此惡行?”
聽了曾毅的話,曾毅連連點頭:“元輔倒是看的明白。”
曾毅這話,卻是又讓幾個內閣大學士的麵皮同時‘抽’搐了一下,這會。曾毅完全就是不要麵皮了的節奏啊。
換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