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部分(第3/4 頁)
的聰慧,但是,因為聽不到,學東西總是特別慢!你指著個盤子,大聲、放大了口型說:“盤——子——”他張張嘴巴,比出個口型,然後“啊啊”兩聲。這還算好的了,一些實物還能認得,虛詞呢?
吳王妃親自教導他,教的時候耐心溫柔,教完了就要把自己關到屋子裡哭一場。
這樣的情況被周王太妃知道了,比較起來,周王是親生的,吳王卻也是她養大的。更因養了吳王之後,她就生了周王,心裡也覺得吳王是個福星。周王去世之後,吳王待苗氏依舊恭敬,奉養周到。周王太妃對吳王一家的感情還是相當不錯的,見了生得白白嫩嫩的三郎居然聽不到也不會說話,吳王妃教他,母子都很吃力。
周王太妃眼珠子一轉,勸說吳王夫婦,把三郎送到學校裡去。吳王妃還擔心小孩子因為有殘疾會被歧視,周王太妃卻說:“有人陪著,好使性子開朗些。你總不能看護他一輩子的。待你們走了,讓他兄嫂照看他?至多不過你這樣,好吃好喝供著,與人交往,人家說的他聽不到,他……又說不出來,可你就這樣關他一輩子?你是養貓養狗呢?阿容在那學校裡,回來與我說,除了經史,還有許多有趣的功課,讓三郎去學些,不在乎多少,但凡有一樣新奇的能讓他開心,也是值了。總要讓他有些念想、有些盼頭,不要笑也是傻笑,看人也是懵懂,這一輩子才是不孤單。”
周王太妃自從周王去世,對小孩子總有一種另樣的寬容。
吳王夫婦還真是打算一輩子衣食無憂地供著三郎一輩子的,聽了周王太妃這樣說,吳王低下頭去,伸手戳了戳放在膝上的三郎,三郎正抱著個球,被戳了一下才抬起頭來,露出一個傻乎乎的笑。吳王飆淚:“只是崇道堂裡都是伶俐孩子,怕他們欺負三郎聽不見。那裡入學是要用考的,又,三郎去了,功課也跟不上啊!”
周王太妃有些惋惜,又拍板:“哪怕不算是裡面的學生呢,旁聽也行啊。”
旁聽二字又觸動了吳王妃的愁腸,灑下兩行淚來:“從明日起,我就加緊教三郎識字,總不能讓人小瞧了去。”
周王太妃一拍桌子,茶盞果碟跳起來老高,香爐也移位了:“阿鄭那裡,我去說,舍下這張老臉了罷。”
吳王夫婦再三致謝,周王太妃道:“你們是我兒子媳婦,我為孫子,有何可謝?”
轉臉就找上了鄭琰,鄭琰知道吳王家三郎的事情,也嘆息過一回,聽周王太妃這樣說,就只提出了一點:“只恐他聽不見,鬧出聲響來自己還不覺,耽誤旁的學生聽課,至於別的,倒是沒什麼。只要他願意聽,我也願意收。”
照說能有所特殊教育學校就好了,然而比照現在的人口基數,這樣的學校全國都未必需要一所。還要有配套的教材,什麼手語啊、盲文啊一類的,鄭琰穿越前是個普通人,沒這方面的毛病,也沒專攻這個方向,根本就不懂這些東西。
本著相容幷包的原則,鄭琰同意,只要三郎能夠照顧好自己——學校指派一兩位同學、老師照看也行,她不介意收一個低空飛過的學生。周王太妃很滿意,回去把這個好訊息告訴了吳王夫婦:“哪怕受一點點欺負也不礙,人生在世,哪有順風順水的時候呢?總得學會受罪。世上總是好人多,這麼多同窗,將來未必沒有封侯拜相者,日後總有幾分香火情,伸伸手,三郎就能免去無數為難。我送阿容去讀書,也不單是為了那裡有名師哩。”
吳王妃聽得有理,覺得有了盼頭,用心教導兒子。三郎本性聰慧,在與吳王妃過了磨合期之後,看圖識字學得倒蠻快,只是虛詞依舊是個大難題。吳王妃又發現,因為聽不到,這孩子特別容易專心。
如是數年,三郎比入學年齡晚了兩歲,父母、祖母親自送到了崇道堂去考入學試。鄭琰拿著他的卷子發現,這孩子的字極有靈氣,旋即恍然,因為他能夠專心。因為針對入學試作過訓練,數學知識還相當好。
鄭琰當場拍板把他給收了進來,又帶蕭祈去見各位老師。崇道堂有一種類似班主任的導師制度,每個學生都要分個導師來帶著。蕭祈家長還擔心沒老師願意接手,周王太妃已經決定纏一纏鄭琰,實在不行就讓她親自帶班。沒想到,夏侯霸與周邊為了搶這個學生,差點大打出手。
——這孩子安靜啊!不妨礙大家宅~
真是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理由。蕭祈最後選擇的是周邊作導師,因為夏侯霸的專業他不太熟,但是對於周邊那裡的新奇物事,一個小男孩子非常非常喜歡。
鄭琰又親自把這個特殊生領進教室,告訴學生:“蕭祈是自己考進來的,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