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部分(第2/4 頁)
低,可男的還是男的,女的還是女的,也涉及到陰陽問題好嗎?
靜默,朝上大大地靜默!不少人想起自家如花似玉的小妾侍婢,得意之餘也有些彆扭。
鑑於這個問題太大,關係到宇宙的和平(天地陰陽),再捨不得(其實是已經納了小妾,造成既成事實,退也沒得退了,便宜佔定了;更多的人則是出於老婆太彪悍,不敢納妾,也想讓別人痛苦的螃蟹心理),朝廷很快決定,不止是平民,連官員都不許納妾,年過四十而無子方可,否則以“強奪人妻”罪論處,官員丟官罰錢,平民罰款、打板子、流放。諸王等之妾的品級被取消、名額被削減,蕭復禮也帶頭作出了榜樣,把妃子的名額減到兩個,後宮法定人數不過十人,還常年不滿員。
先帝時的德政“宮女服役放免制度”又被再次提及,蕭復禮數次拒絕選妃也被表揚了一回。
鄭世鳳成了真·婦女之友,後世提起婦女解放、提起社會學研究,必提鄭世鳳。對於鄭世鳳來說,美中不足的是他在家中的地位依然很低下……
第四百六十二章 番外之校友錄(二)
崇道堂裡有兩個極其特別的老師,一個叫夏侯霸,一個叫周邊。開始老師少的時候,他們就很特殊,後來學生漸多,老師也多了起來,他們依舊以獨特的作風、強大的宅性繼續特立獨行著。哦,錯了,讓這倆貨基本立也不行,能坐則坐,能不動就不動。
因為有了這麼兩位先生,即使是小機率事件,也會有那麼幾個像老師的學生,宅,死宅。這裡面有一個人的情況與別人又有不同,他的宅,是被迫的。他叫蕭祈,是吳王蕭令儀的第三子。
蕭祈篇:
“也許因為聽不見,所以我才能更專心。曾經怨過上天不公,後來想,上天總是公平的,只在於你看不看得見這樣的公平。”——蕭祈。
蕭祈是吳王蕭令儀的嫡出第三子,原配王妃所出,親大哥是王世子。也許是因為二十三郎的父親生他的時候年紀已經不小了的緣故,吳王的身體也不是特別強壯,這個強壯包括各個方面,蕭令儀的文學修養尚可,也掄得動刀槍,但是樣樣都不突出,在生兒育女方面,也只是比他二十四弟強些。因為比較愛惜身體,也是不欲生事,蕭令儀縱有一二侍妾,也不過於親近,止有一庶女而已。吳王府中秩序井然。
這樣好的家庭環境,照說蕭祈應該很幸福才是,事實並非如此。
蕭祈生下來是會哭的,也會咿咿呀呀,小孩子說話走路等等活動都是有早有晚,比旁人略晚一點,家長雖然著急,但也不會特別害怕。吳王夫婦是養過好幾個孩子的,見三郎如此這般,初時並未放在心上。直到蕭祈取了名字,他的庶妹都會說話了,他還是在那兒吭吭哧哧的連聲“娘”都不會喊。整天悶著個頭抱著個綵球玩,誰喊他也不搭理,除非你把手伸到他眼前了,他才用受驚的大眼睛看著你。
漸漸地,不止是貼身照顧他的乳母覺得不對了,吳王夫婦也覺得這中間似乎是有問題。身為皇室親王,吳王能夠把御醫中的兒科好手給搶到家裡來給兒子看病,兒科聖手卻只能一臉遺憾地告訴這位千歲:“三郎嗓子沒事,耳朵卻是聽不見聲音的。”
十聾九啞!這是必然的,從來沒聽到過聲音,又要如何模仿?即使嬰兒模仿長者是本能。
吳王聽到這個結論,直接滑到地上去了,把御醫給嚇出一身冷汗來,他的專長是兒科不是男科!看,御醫都嚇傻了,男科不是作這樣解釋的啊!
吳王妃則是直接暈倒。
好好的孩子養都養到三歲了,扔也捨不得扔了好嗎?可留下來養?
醒過來的吳王妃瞬間恢復了堅定:“你我這樣人家,還會養不好一個孩子嗎?他缺不了娘子也缺不了兒女!”一改昔日溫柔之風,揪著吳王的耳朵,讓他去為三郎求個爵位。平日裡又唸叨著兩個兒子:“三郎是你們弟弟,他很可憐,你們要好好照顧他!”
三郎的情況確實可憫,朝中思忖了許久,與吳王口頭協議:吳王世子襲爵的時候,朝廷順手給三郎一個爵位,夠發他生活費的。也只能這樣了,眼下朝廷爵位看得比較緊。
三郎開始了在眾人憐憫中的生活,虧得是個聾子,聽不到大家對他的評語,小小的心靈沒受什麼傷害。又因聽不見說話,只管悶頭玩自己的,也看不到憐憫的目光。三郎小的時候很愛玩,四處跑,卻因為經常發現不了危險,縱使有人提醒了,他也聽不到,跌過不少跤,終於養成了很宅的個性。
原本是個挺聰明的小孩子——後來發生的事情也證明了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