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1/4 頁)
鄧禹麾下諸將韓歆等人見兵勢已摧,都勸鄧禹趁夜色突圍,否則等天色一亮,敵軍大舉來攻,恐怕就得全軍覆沒。
鄧禹不聽。
鄧禹自幼便有神童之譽,心高氣傲,從不知失敗為何物。自投奔劉秀以來,又被劉秀倚為股肱,最見親信。劉秀將西線戰區全權委託給他,既是對他的信任,也是對他的栽培。出發之時,劉秀又親自一路送至野王,足見對他期望之高。
他寧願死,也絕不能接受失敗。
第二天,太陽無可挽回地升起,照亮大地。
難得的好天氣,最適合攻擊。
鄧禹全軍上下,屏息凝神,等待著敵軍的槍林箭雨。
然而,敵軍陣營卻動靜全無。
說起來,也是鄧禹的運氣。這一天,按天干地支紀日,正是癸亥日。從甲子日,到癸亥日,正好是一個紀日迴圈,而癸亥日便是這個迴圈的最後一天,即所謂的“六甲窮日”。古人迷信,普遍認為這一日不吉利,諸事不宜。
敵軍主帥王匡等人自覺勝券在握,見是六甲窮日,覺得反正也不差一天,於是休兵一日。
也正是這一天的耽擱,給了鄧禹難得的喘息空間,趁機理兵勒眾,修繕攻具。
次日,王匡盡遣大軍,強攻鄧禹。鄧禹傳令軍中,不得妄動,等王匡大軍衝至營前,這才鼓聲如雷,諸將並進,大敗王匡。王匡棄軍而逃,鄧禹率輕騎急追,斬殺劉均及河東太守楊寶、持節中郎將弭韁,繳獲節杖六根、印綬五百、兵器不可勝數,河東郡就此平定。
鄧禹趁大勝之威,揮兵進至汾陰,遼闊富饒的關中大地,已是隔河在望。
【No。5 因禍得福】
再將目光投向由劉秀親自掌控的北方戰區。本年正月,劉秀親率大軍,北上元氏,清剿尤來、大槍、五幡等流民武裝,連戰連勝,一路追至北平,再度大破敵軍。劉秀戰得興起,沿著尤來等潰逃的路線一路窮追,等追到順水北岸之時,劉秀猛一勒馬,心中暗叫一聲:“苦矣!”
劉秀追得太猛,已經遠遠脫離了大部隊,跟在他身邊的,只有耿弇、馬武及數十名騎兵而已。被劉秀窮追不捨的數千尤來殘眾,要求本來不高,能逃得性命就滿足了,偏偏逃到順水河邊,大水茫茫,難以渡過,這才倉皇回頭,看看追兵的狀況。而這一回頭,卻發現劉秀的追兵只有這麼點人,心中頓時大喜,於是都掂量著手中的武器,笑著轉過身來。
形勢瞬間顛倒,尤來殘眾反過來對劉秀窮追不捨。逃亡之中,劉秀與麾下騎兵分散,只有耿弇、馬武等數人尚追隨左右。尤來殘眾追擊越發兇猛,耿弇挽弓而射,箭無虛發,連殺十餘人,馬武揮刀力戰,以一當十。尤來殘眾大懼,不敢近前,劉秀趁機登岸而走,無奈堤岸既高且陡,劉秀連人帶馬摔將下來。突騎王豐將坐騎讓給劉秀,劉秀重又上馬。耿弇、馬武等人護著劉秀,且戰且退,僥倖脫逃。
其餘逃亡騎兵,以為劉秀業已戰死,返歸范陽大本營,傳語軍中曰:“蕭王歿矣!”軍中聽聞劉秀已死,大為恐慌。劉秀一死,又沒有留下子嗣,他們該怎麼辦?
眼看軍中開始張羅著散夥,吳漢大怒,道:“卿曹努力!王兄子在南陽,何憂無主?”
吳漢所指的王兄子,即劉秀長兄劉縯的兩個兒子——劉章、劉興,此時正在南陽新野,與陰麗華同在鄧奉的保護之下。劉秀沒有兒子,那這兩個侄子就是他當然的繼承者,也就是吳漢他們未來將要效忠的主人!
吳漢一言止紛,軍心就此大定。
關於這一細節,劍橋中國史》的解釋相當有意思。在劍橋中國史》看來,更始皇帝劉玄的支持者為大紳士氏族,他們已經把高官厚爵瓜分乾淨,而那些小紳士階層,則成為權力的圈外人,無法真正擠進權力核心,從而成為心懷不滿的失意者。所以,這些小紳士階層要想成為一個權力的圈內人物,唯一的辦法就是擁立一個自己的皇帝。劉秀來到河北之後,很明顯地成為一個強有力的皇位候選人,於是順利吸引了一大批小紳士階層的支援。而對這些小紳士階層來說,他們的前途是和劉秀的命運捆綁在一起的,只有劉秀成為皇帝,他們的個人利益才會跟著最大化。因此,當他們聽說劉秀已經戰死時,他們拒絕散夥,因為他們已經成了權力的圈內人物,他們不願意放棄這一有利條件,而是一致同意用劉秀的侄子來取代劉秀,成為他們新的主人。
以上解釋,體現的是一種西方式的思維,即把人當做純粹的理性人來處理,而理性人的行為,利益是唯一的動機。殊不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