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1/4 頁)
�攪腳艘蛔蟆保�渲新交�⑴嗽啦⒊啤芭寺健保��砈宋鶻�難У鬧髁鰲�
最能夠代表西晉一代文學風氣的是陸機。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祖陸遜、父陸抗均為東吳名將,地位顯赫。東吳被滅後,陸機與弟陸雲以文才被召入洛陽,受到北方士大夫的器重。陸機才冠當世,詩、文、辭賦都有成就。《晉書》本傳曰“少有異才,文章冠世,伏膺儒術。”他的《文賦》形式上別具一格,是文學批評史上的名作。陸機以“詩緣情而綺靡”為準則,語言上過分注重修辭,精心雕琢,文辭繁縟,華美典雅,多用排偶,對南朝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潘岳(247—300)字安仁,滎陽中牟(今河南中牟)人。他少有才名,人品頗遭到非議。
其詩文均以善敘悲哀之情著稱,詩歌代表作是追悼亡妻的《悼亡詩》三首,感情真切動人,對後世悼亡文學有很大影響。
左思(約250—約305)字太沖,臨淄(今屬山東)人,出身於寒素家庭,其妹左芬以文才被召入武帝內宮。他的《三都賦》有“洛陽紙貴”之譽。他的《詠史詩》借古諷今,以剛健質樸的語言表現了對士族門閥制度的強烈不滿,是班固以來詠史詩的創變。如第二首: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籍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左思的《詠史詩》繼承了建安文學的傳統,語言簡勁,不重辭采,雖多用對偶,但出語自然而不求工巧,直接抒寫胸中不平之氣,形成雄邁的藝術風格,在西晉作家中別具一格,《詩品》有“左思風力”之譽。
東晉時期,玄學清談十分盛行,對文學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東晉玄言詩多以抽象語言談論哲理,使文學成了玄學的附屬。東晉時期最傑出的詩人是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於世代官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初名將。由於年幼時家境敗落,他29歲時開始出仕後仕途不暢,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41歲時徹底棄官歸隱。《晉書…隱逸傳…陶潛傳》曰:“潛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陶淵明在詩歌、散文、辭賦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詩歌。他的詩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以沖淡平和為主要特徵的田園詩,這些詩不僅是田園生活的真實寫照,更重要的是其中寄託了他的人生理想。如《歸園田居》之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歸園田居》之三意境最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陶詩中最著名的是《飲酒》之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陶淵明的田園詩,語言精煉,樸素明淨,簡潔淡雅,自然真淳,呈現出平和寧靜、清明淡遠的意境。陶淵明在詩歌發展史上的重大貢獻,是他開創了田園詩,開拓了詩歌新的題材領域和新的藝術境界,對後世中國古代詩歌產生了巨大影響,他的詩歌在宋代尤其受到文人的喜愛和推崇。魯迅先生指出,陶詩不但有“靜穆”“悠然”的一面,也有“金剛怒目”的一面。如《詠荊軻》和《讀山海經》具有慷慨悲壯的風格,也為後人稱頌。他的《勸農》和《時運》用四言詩來歌詠田園生活,是《詩經》“國風”的繼承和創新。
魏晉時期詩歌的繁榮,得益於思想解放與文化教育的普及。魏晉時期的政權性質與兩漢政權並無二致,不僅基本政治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教育制度也相似,而且同樣強調以儒學為先。董卓之亂中太學被毀,曹魏立國後承漢制在廢墟上重建太學。《三國志…文帝紀》載:魏文帝五年“夏四月,立太學,制五經課試之法,置春秋穀梁博士。”太學生在魏明帝時增至千餘。魏齊王曹芳正始二年,在洛陽刻制《正始石經》,立於魏都洛陽南郊太學講堂。這部石經僅刻《尚書》、《春秋》和《左傳》,每一個字都用古文、篆書、隸書三種字型刻成,所以又稱《三體石經》或《三字石經》。這部石經對於研究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