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1/4 頁)
拇醋鰨�魴緣謀硐旨�佟S搿妒��紛芴逕銜潞馱探宓姆綹襝啾冉希���氖��詞怯盟�睦硐搿⑼純啵�約八��可��娜惹櫬蟶狹訟拭韉母魴嶽佑 K�拇醋髑八�從械叵允玖聳�爍魴院頹楦械慕夥牛�緯閃司哂星看蟾腥玖Φ娜�碌氖�璺綹瘢�曛咀胖洩�諾涫�璐醋鶻�肓艘桓魴率貝�!凍�恰吠�妒��芬黃鴯鉤芍洩��枘酥琳�鮒洩�難У牧醬笤賜罰�院笫牢難Р��嗣嘌遊蘧〉撓跋臁�
奇聞逸事集 010 白銀時代——秦漢魏晉南北朝
第二章詩歌教育的白銀時代——秦漢魏晉南北朝
經過長期戰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建立起歷史上第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但這個僅僅依靠武力維持統治的秦王朝在短短十五年後就土崩瓦解。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到漢武帝劉徹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鞏固。公元25年,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了東漢王朝。兩漢四百餘年的統治,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多方面奠定了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基礎。秦、漢大一統,最終完成了南北文化的融合,由此形成了偉大的“漢族”和漢文化。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陷入長期分裂和戰亂狀態,但漢文化卻一直是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核心。
秦王朝統一文字的措施為其後中國文化教育的發展奠定了良好開端,但“焚書坑儒”又是中華民族文化教育史上的一場空前絕後的歷史性災難,學校教育的廢棄又幾乎中斷了文化的傳承,詩歌教育幾乎蕩然無存。西漢王朝建立後,文化教育得到恢復。漢武帝時期確立了儒家獨尊的地位,儒家學說成為官方統治思想,孔子的“詩教”理論也隨之被髮揚光大,詩歌教育成為政治教化的途徑,成為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手段。此後,尊孔崇儒成為歷代王朝的基本國策。即使在魏晉南北朝的戰亂時期,儒學也綿延不絕,以《詩經》為代表的詩歌教育進入了第一個前所未有的普及和繁榮時期。因此,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言詩和七言詩逐漸形成並走向格律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詩人和詩篇,而且湧現出許多才思敏捷的女詩人,顯示了詩歌教育的成效。因此,可以稱之為詩歌教育的白銀時代。
第一節秦代的詩歌教育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以後,國家經濟實力不斷提高,軍隊戰鬥力日益增強,逐漸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從公元前230年起,秦國用九年時間相繼消滅東方六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專制國家——秦朝,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集大權於一身的封建專制皇帝——秦始皇。為了鞏固統一,維護專制統治,秦始皇推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採取了鞏固統一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
春秋戰國時期,語言文字方面出現了“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現象。當時“寶”字的寫法有194種,“眉”字的寫法有104種,“壽”字的寫法也在百種以上。各類字型或柔婉流動,或疏密誇張,或體勢縱長,或結構狂怪,對思想文化交流帶來了許多不便。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廢除了原來六國使用的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統一使用的規範文字。後來,又進一步推廣筆畫更簡單的隸書。小篆和隸書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的重大進步。秦朝統一文字,對於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文化繁榮有極其重大的影響。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方言眾多,但使用的文字是一致的,這與秦始皇統一文字是密切相關的。
為了推行小篆,秦始皇命丞相李斯作《倉頡篇》、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既作為學童的識字課本,又作為推行小篆的範本,供人學習臨摹。這三本教材與西周的識字讀本《史籀篇》在內容上大同小異,編排體例上一脈相承,其主要區別僅在於字形和寫法不同。據《漢書…藝文志》:“《蒼頡》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歷》六章者,車府令趙高所作也;《博學》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體復頗異,所謂秦篆者也。是時始造隸書矣,起於官獄多事,苟趨省易,施之於徒隸也。”近年來出土的漢簡上有關於《倉頡篇》文字的記載:“已起臣僕,發傳約載,趣遽觀望,行步駕服。”從中可以看出,它採用韻文形式,每句四字,都是字詞羅列,與語意無關;字詞之間、句與句之間不具備語言上的邏輯關係,大多不表達完整的語意。這些特點都與《史籀篇》基本一致。這三種教材均已失傳,只有一些語句保留在西漢初年閭里書師的《倉頡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