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2/2 頁)
果害怕在uia上留下記錄,他完全可以以他的名義幫他找醫生諮詢。其實那時候,原醫生也一直勸解祁思明,心理治療是需要和患者面對面溝通的。
但是凌言的回覆十分無情,他說不需要,他覺得自己狀態很好,還很不能理解的反問他,“你覺得我過得不好嗎?你覺得好和不好是有清單的,有公共標準的,我有心理障礙就應該被劃叉是嗎?”
並且他還很隱晦的威脅的提到了一些人權團體,說是如果那些醫生不怕被找麻煩,那他大可介紹。
那些本來都是些很冒犯的話,但是祁思明偏偏覺得特別。
原醫生也跟他說過,心理障礙患者大多都是以普通人沒想過的角度觀察著世界的,所以他們才會做一些我們不能理解的事情,會有我們從沒想過的觀點,也是因為這些,它們才會有迥異的性格和行為方式。
但祁思明覺得有意思。並且他總覺得能成為奇蹟的那些人,一定是走了和其他人不同的道路,它們做了某些違反常規、超出常理的事情,才讓他們與眾不同。
追逐熱點追逐爆款,在人前侃侃而談,它看起來很酷,其實這一點難度都沒有,只要願意就可以做到,就可以獲得談資,獲得溝通的安全感。
更酷的其實應該是那些更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避開日日更迭的肥皂泡,專注自己真正的興趣,這種在常人看來呆板甚至無趣的事。畢竟這樣的孤獨,才算另一種勇敢。
並且凌言又不是真的不說話,祁思明也挺享受跟凌言一起吃飯的。
很多時候只要祁思明循循善誘,他總會說出一些事情,雖然有些東西他聽不懂,好幾次都要一邊吃飯一邊偷偷去查凌言說了什麼。凌言也會說到自己的家庭情況,凌言父親在國會高層供職,母親身在uia管委會,有許多未經報道的訊息或者未引起注意的新聞,他都會在閒聊的時候無意透露出來。
“他最近情緒怎麼樣?”
螢幕裡,原醫生穿著白大褂跟他溝通凌言的病情。祁思明枕靠著旋轉椅,面前開著四個螢幕,其中一個正開著遠端影片。
“他上次模擬成績掉的厲害,最近快期末考試了,感覺要比以前焦慮,每天下課讓我非得跟他一起做題看書,我幹別的,他就生氣,要是有人跟我說話,他更生氣。”
祁思明皺著眉,但說不出那表情是煩惱還是甜蜜,反正怪怪的,“哦,對,他還自己弄了本數學練習冊讓我做。”
“他自己做的?”
“對。”
“能傳一份給我嗎?”
“當然可以。”祁思明傳了一份,自作多情的害怕這位高學歷醫生看不懂,還一本正經的給人做解說,“他說這是綜合近十年期末考試題做的分析,把考點按照高中低頻算了出來,然後相同題型展開,最後還預測了三套卷……嘖,這小孩挺厲害,也就他能費勁巴力的做這種事。”
電子練習冊上用小字標註的演算法模型十分嚴謹,很難想象這是十四歲少年還是重度精神障礙患者可以獨立完成的工程,醫生用電容筆標了幾個重點,“學生焦慮在臨考前總是難免的,但是總體來說,情況比前一個星期前要好,你堅持監督他服藥,督促健康作息就可以……唔,還是要重新提醒你一下,抑鬱患者有負面反芻性思維,可能考試越近症狀越明顯,如果他對你說什麼很消極的話,你不要聽他說,不要有同理心,我不希望再多一個人被拉進負面情緒裡,你可以直接岔開話題,打斷對方思維,跟他說點有趣的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