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北撤(一)(第2/2 頁)
建陽走山間穀道至浦城匯合。
眾人七手八腳拿來輿圖,兩相對比,雖然改走建陽要多繞路七八十里,但建陽守軍應該不多,可以智取,即便不成,也可繞城而走。
建陽往北的山谷間,有許多平坦的谷間平地,田畝眾多,是建州少有的產糧區,沿途小鎮不少,籌糧比較容易。
眾人紛紛贊同。
唯有錢弘佐出聲道:“若等我軍趕到浦城,浦城已失陷,又該如何?”
眾人議論紛紛,都堅信手握三萬多人的仰仁詮即便落敗,也能退到浦城堅守。朱行忠勸誡道:“這是軍令,我等不能違抗。”
錢弘佐只好閉嘴。
大軍休息一晚後,第二天一大早便啟程,繞過花山後,果然建州城在望,過河的探子返回來回報,王延政主力似乎不在城中,但建州仍戒備森嚴。
陶安同也不指望能攻破建州,便馬不停蹄趕往建陽,建陽就在建州上游百里,只過了兩天便到了建陽城下。
建陽守將孫正儀大吃一驚,本聽說吳越軍已北撤,卻突然出現在建陽城下,意欲何為?
穩妥起見,他命人緊閉城門,同時徵召百姓一齊守城,就這樣,才湊齊了兩千人,勉勉強強夠用。
建陽本是個大縣,轄內有民五千戶,兵員四千,但王延政起兵造反後,抽調走了三千多人,只剩下不足一千的老弱病殘。
孫正儀一面備戰,準備守城器械,一面派信使向建州求援。
陶安同與朱行忠、錢弘佐等人站在城下,望著建陽城,陶安同嘆道:“得攻下這城池,要不然咱們糧食不夠了。”
眾人紛紛獻策,但又紛紛被否決,傳統的攻城方法可以是可以,但如今吳越軍糧食不多了,經不起長時間的消耗。
陶安同見狀正色道:“朱將軍,我命你三日內破城,不得有誤!”
眾人紛紛側目,心說果然兩人有嫌隙,手頭攻城器械一樣也無,三日哪裡能攻得下來。
朱行忠漲紅了臉,拳頭握得緊緊的,隨時想打人,錢弘佐連忙拉住他。
朱行忠只好拱拱手:“得令”,便氣呼呼地去部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