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五代:這個小國太能打 > 第37章 北撤(二)

第37章 北撤(二)(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質子到千古一帝萌學園的保命日常葉羅麗:開局截胡白光瑩崩壞:成為梅比烏斯的妹妹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斬神:林七夜竟是我基友!太子的位置給養子?朕不忍了大明輩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綜穿之配角不按照劇情走有獸焉:玄暉亂世村長,我能召喚歷史名將綜漫:技能越來越離譜萌學園之我替代了預言書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往事塵埃中的故事斬神:守夜人總教官,開局就無敵苟到最後,我成了一方雄主跟史上最穩太子搶皇位?我不幹!哈哈大漢那些事兒鬼滅繼國家的第三子

朱行忠並不服氣,建陽城雖說是座小城,但是讓他的兵去幹蟻附登城的苦活,他是不樂意的。

幕僚朱士卿安慰他:“我軍戰力強,若能一鼓而下,那是最好,即便不能,也能震懾閩軍。”

朱行忠很是聽這位族兄的話,他們倆是同族的近親,年齡也相仿,但一個學文、一個習武,朱行忠當了軍官後,有資格安排文書之類的文職,便把這位族兄從家鄉請來,兩人性格互補,倒是相得益彰。

攻城之戰開始了,吳越軍用盾牌掩護,近至城牆根下,便用刀斧錘等工具鑿起城牆。

建陽城城小,還是夯土城牆,前幾日下了雨,鑿起來倒是很輕鬆,土是嘩啦啦地直往下掉,閩軍看得心驚肉跳,連忙加大力度扔滾木礌石。

閩地多山,城裡石頭不少,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大石頭,被人從城牆上推下來,砸到盾牌上,連人帶盾牌一起砸個稀爛。

雖然城下弓箭手也在拋射,但並不能完全壓制住城頭的閩軍,鑿牆的吳越軍不斷地被砸倒,朱行忠看得心疼,這可是死一個少一個的禁軍精銳啊。

打了一個時辰,眼看城牆邊的盾牌越來越少,損失越來越大,朱行忠下令鳴金收兵。待器械製備後,再行攻城。

回營後,錢弘佐攔住朱行忠:“將軍莫急,我有一策,明日定能破城。”

朱行忠很驚訝。

錢弘佐解釋道:“我觀這建陽城,守軍一定不多。”

朱行忠點點頭:“確實,攻城時,我也感覺出來了。”

吳越軍也不是全無收穫,至少探出了守軍的虛實。錢弘佐建議朱行忠明日四面出擊,多點同時攻城,守軍必不能擋。

第二天,吳越軍全軍發起進攻,分成了七八個攻擊點。經過連夜趕工,吳越軍制備了幾十架雲梯,同時發起蟻附登城,閩軍果然左支右絀,城牆岌岌可危。

但就在吳越軍即將登上城牆時,南面有急報傳來,建溪之上開來了大量的閩軍船隻,估計有兩三千人,目前正在建陽東面的渡口登陸。

陶安同暗歎一聲可惜,連忙鳴金,命攻城的隊伍退下來,分兵去攔截援兵。

斥候探明白了,又來回報,原來這波人還是王繼業的一部,他們發現跟丟了吳越軍,連忙登船追趕,追到了建州城下,建州城對於王繼業的兵還是很是冷淡,只是指了個方向。於是便繼續往上游尋去,這才到了建陽城下,堪堪趕上吳越軍攻城,救下了建陽。

水師的主將此時倒是全無興奮之情,他命令士卒下船之後,就在岸邊列陣,他對於救援建陽毫無興趣,只是王繼業命他拖住吳越軍。

吳越軍很快趕到渡口,閩軍水師多是長兵器,吳越軍以刀盾手發起進攻,用盾格擋閩軍的矛鉤,近身後,以朴刀砍閩軍的小腿。

頓時閩軍腳下濺起血雨,閩軍主將見情況不妙,立時跑回船上。

主將一跑路,閩軍的陣型立馬亂了,一些士卒趁機逃進附近的山丘。吳越軍也不追擊,只弓弩射擊,也有運氣夠好,鑽進樹林裡不見。

吳越軍發動總攻,閩軍潰不成軍,紛紛往溪水裡跳,閩軍水師則派出了幾艘小船,來溪裡撈人。

福建的河流多起名為某某溪,給人感覺很窄很淺的樣子,其實建溪、崇陽溪之類的溪水都寬百步左右,溪水湍急,不管水性有多好,被沖走的話,基本活不成了。

此時,溪水之上和岸上便形成了奇景,岸上五月軍在到處追殺閩軍,而水中,則是閩軍水師在專心致志的撈人。兩廂互不干擾,令人啼笑皆非。

吳越軍將人砍的砍、收降的收降,哼著山歌回營,閩軍水師則收錨啟航,悻悻地回建州——應該再也無力追擊吳越軍了。

第二天天剛亮,建陽城的守軍驚訝地發現,城外堆起了一座黑色的小山。定睛細看,才發現竟是數百顆頭顱,有的還戴著水師制式的頭盔。

吳越軍用床弩發來勸降書,命守軍開城投降,否則破城後,有如此例。有好言勸導,吳越軍破龍津城後,也未曾為難城中普通百姓,你們都是建陽當地百姓,可要為宗族著想。是戰是降,速速決定。

守軍主將名叫孫正儀,建陽本地人,家人都在建陽城內,思考了下,便大大方方的投降了。

建陽縣令施銘琛獻上了本地戶籍簿冊,開啟了府庫。吳越軍獲得了寶貴的糧草補給,還從城中百姓家購買到了三十多頭騾馬和驢子,補充給了輜重隊。

建陽原來的守軍都是王延政挑剩下的,看不上,只選了二百餘人,打散了分到了各

目錄
這個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孫朱雄英一個農家子的逆襲之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