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2/4 頁)
徹再怎麼氣,也無法治他欺君之罪。在外面偷聽的劉徹腹誹。
“比如說呢?”霍光畢竟年紀還小,還不懂得那麼多詭詐之術。
“比如說貴不省士。此次出征,皇上賞了我許多美食美酒,但是我把食物都原封不動地帶回來,很多都爛了,而軍中士兵面有飢色。把這些話寫在史書上,後人會怎麼理解?”
“覺得你這個將軍把好吃的都自己佔著,寧願它們爛掉,也不分給下面計程車兵?”霍光皺起眉頭,“他怎麼不說你是為了鼓舞士兵搶匈奴人的糧食,對匈奴人造成更大的打擊,才拋下皇上的賞賜。這一次的‘浪費’其實是為了避免皇上以後再這樣大肆準備輜重,是節約國庫開支。而且這次回來,哥哥比其他人都清減得厲害。”
“這就是斷章取義的厲害之處——保證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的,但是有些話不說,就能讓人理解成完全相反的意思。”
“可是以後看這些史書的人也該有點常識吧?”霍光總覺得很可笑,“如果哥哥那麼不體諒士兵,出征的時候他們就造反了,還會打勝仗?”
可是世事往往就是那麼荒唐。三十年後,司馬遷呈上《史記》。看到《衛將軍驃騎列傳》中和三十年前霍去病所預料一樣的閹割過的“史實”,劉徹十分有幽默感地把司馬遷這個人也閹了,以和他閹割過的史書匹配。
“文官未必懂那麼多關於行軍打仗的事,後世的人也未必懂。”想到自己以後會被司馬遷抹黑成什麼樣,霍去病卻只覺得好笑,“是啊,以後再也不會發生只能以戰止戰的事,再也不需要有人懂得軍事,那該多好。”
“四夷既護,諸夏康兮。國家安寧,樂未央兮。載戢干戈,弓矢藏兮。麒麟來臻,鳳凰翔兮。與天相保,永無疆兮。親親百年,各延長兮。”霍光搖頭晃腦。
霍去病一指頭點住霍光的眉心:“你又在書房亂翻了?”
“我覺得哥哥的這首詞寫得很好啊。‘親親百年,各延長兮。’哥哥是希望嫂嫂肚子裡的孩子能生活在一個太平盛世吧?”霍光趴到條案上。
“包括他,包括每一個孩子。”霍去病望向窗外,任由思緒飛出去,“可惜人生短暫,我只能在有生之年平滅匈奴,以後能不能輔佐皇帝以德政鑄就一個太平盛世,就要看你了。”
“可是我聽到很多人說哥哥慫恿皇上打匈奴是好大喜功,完全不在乎百姓的安樂,還說你是嗜殺……切,李廣就因為是世家子,殺降都有人說他是牢記國仇,與匈奴不共戴天,哥哥只因為是奴生子,想以戰止戰都會被說成亂造殺孽。”霍光抬眼看了看霍去病,卻看不到他平靜的面容起任何的波瀾,只能悻悻然垂下眼,“可惜他們人多,我說不過他們。”
“說不過就別說了,只是浪費時間而已。”聽到別人說受德是商紂王時,霍去病就對此深有體會,“只要能為後世留下太平,讓人稱讚皇上英明賢德,我不介意替他背黑鍋,讓後世的人把所有的罪孽都算在我頭上。”
“那就任由司馬遷之流亂寫嗎?”想到哥哥會被後世評價為壞人,霍光還是忍不住為他感到不平。
“寫就寫吧。如果來世有幸還記得前世的事,就當笑話看了。”反正這樣的笑話,霍去病也不是第一次看到。
霍去病有這份心胸,霍光可沒有。看到《史記》,劉徹只是很有幽默感地把司馬遷也像他筆下的歷史一樣閹了,霍光當權以後,則是因為司馬遷在《衛將軍驃騎列傳》裡面肆意抹黑他敬愛的舅舅和哥哥,直接把他腰斬。
聽霍去病說起前世今生,霍光突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哥哥,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裡?是完全消失,還是會重新變成新生兒,只是不記得以前的事?如果記得前世的事,是不是很好玩?別人只是從書上看到的東西,你卻都親身經歷過。”
“一點也不好玩。”霍去病苦笑,“曾經身邊活生生的人都成了竹簡上的記錄,被後人亂貼標籤,肆意歪曲,如果要糾正,就會變成與整個社會的成見為敵。你覺得很好玩嗎?”
“哥哥,你就是記得前世的人吧?”霍光的寒星眸中閃著狡黠的光芒,“哥哥的前世是做什麼的?”
臭小子又在言語間給他下套!“子不語怪力亂神。”霍去病按下霍光的頭,“有時間浪費在這些無聊的東西上,還不如多讀點書。”
前世嗎?聽到霍光提出的假設,劉徹卻是陷入沉思。或許人真的有前世今生。除了前世有緣,劉徹找不到其他的理由來解釋自己對霍去病近乎瘋狂的迷戀,或者霍去病對自己近乎盲目的忠誠。區區一個妻子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